作者:胡必亮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及各国未来发展都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疫情过后的全球化何去何从?笔者的基本看法是:全球化将表现出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新特性,但全球化进程不会终结,全球化更不会消亡,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将更显重要。
胡必亮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经济学教授
疫情后全球化的新特性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化的影响是巨大的。疫情过后,全球化会表现出一些新特性,但这些新特性基本上是阶段性、局部性的,并不代表全球化的长期趋势。
一是在推进力量上表现出更多的区域性,全球性有所蛰伏。受疫情影响,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将从全球配置与布局收缩回本地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将更多地表现出区域化特征。因此,全球化的区域性特征会加强,区域战略变得更加重要。按照一般的看法,尽管区域性也属于全球化的一种属性,也是全球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因为它容易带来对区域外的歧视,有可能造成对全球市场的扭曲,因此人们并不认为它是全球化的一种好形式,而是认为坚持多边主义、构建全球体系或国际体系比较好。
在俄罗斯莫斯科附近的茹科夫斯基机场,工作人员将俄罗斯政府向中方提供的医疗援助物资装上运输机(2月8日摄)。新华社/卫星社
二是在演进方向上表现出更多的局部性,全面性有所收缩。尽管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出现收缩,但有些领域的全球化反而会因疫情加速发展,譬如说公共卫生和健康领域、气候变化领域、信息技术与信息传播领域。因为全球联合抗疫,世界各国加强这些领域的合作至关重要。疫情期间及其后一段时期,由于重振经济的需要,世界各国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方面的协调也会不断加强而不是削弱。
三是在经济决策上将表现出更多的本土性,国际性有所受制。一般而言,全球化与不断打破民族国家界限同步进行,典型表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投资、产业、贸易、金融、标准等方面更多地遵循国际规则和国际标准。本次疫情后,很多国家会在产业布局、贸易发展、投资决策等方面更多地选择回归本土,更多地遵循本国的规则与制度,民族国家意识和影响力会增强,国家对资本的控制力会加强,跨国公司的影响力下降。
5月10日晚,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前竖起大屏幕,滚动播放在疫情期间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消防员、快递员、清洁工等劳动者的照片,并配上“巴黎感谢那些让我们怎么谢都谢不够的人们”等字幕,向他们致谢并致敬。 新华社发
全球化从来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而是充满了各种因素的联系、支持、矛盾和冲突。上述特性只是全球化发展受疫情影响而表现出的阶段性的局部特性,远不能因此说全球化停止了,更不能说全球化死亡了。
全球化大势不会改变
总体上看,全球化仍然在继续发展,而且这种趋势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逆转。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发展过程,二是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演化过程。
客观上,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动因有三个。一是不同国家(地区)地理区位的客观差异导致了各自资源禀赋的不同,进而每个国家(地区)的比较优势也各不相同。为了实现各自的比较优势,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必须进行货物交易,国际贸易不可避免。从世界上最早的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到现在的国际商贸交易市场,其间发生了很多自然的、人为的灾难,包括瘟疫、战争等,但都没有改变全球化向前发展的基本趋势。这次当然也不会改变。
二是资本的本性,即通过投资不断获取更高回报,因此国际投资成为必然。资本会不断地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扩大投资规模、生产规模、经营规模,占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资本的全球流动,是推动全球化发展最重要的动因,因为资本的全球流动带来了经济利益在全球的重新分配,并引起其他权利的全球再分配。从很大程度上讲,全球化首先指的就是资本的全球化。
三是快速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力量,使得整个社会运行的成本不断大幅度地降低,譬如说互联网的普及、5G技术的运用、大数据的开发等。
很显然,没有人能够改变推进全球化发展的这三股力量,即使由于某些非常特殊的原因比如两次世界大战导致全球化暂时减缓甚至停止,但其后全球化都得到恢复并以更强劲的势头发展。这是由一系列客观规律推动发展的过程,谁也无法阻挡。
全球化是一个历史演化的过程。尽管对其起源存在争论,但争论的焦点只在于它究竟有多长的发展历史,是5000多年、2000多年还是500多年等等。而基本事实是清楚的,即全球化已经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各国已经对其形成了很强的路径依赖,除非非常极端的情况,这一演化过程还会进行下去。
因此,不论是从客观经济规律来看,还是从其演化历史与各国的路径依赖来看,都没有理由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会导致全球化彻底消亡。相反,疫情后全球化不仅不会中断,还将继续发展。
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疫情后,不同国家对于新一轮全球化的影响会有很大的不同。
全球化将继续推进,但又将出现很多新特性。对此,正确的选择应该是从新的现实出发,提出新的全球化系统解决方案,弥合矛盾与冲突,解决不足与问题,继续推进全球化深入发展,造福人类、造福世界。
在疫情之前,中国在推进全球化、捍卫多边主义、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得到了世界很多国家的拥护与支持。在抗疫过程中,中国表现良好。中国在疫情后的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
中国在推进全球化方面,迄今至少在三个方面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一是提出了一整套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球化健康发展的基本方案,包括基本理念、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等,为新一轮全球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基本理念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意味着新一轮的全球化发展过程是全人类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基本原则就是共商共建共享,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主要目标就是建立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化,反映了平等合作、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基本诉求,这也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
二是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基础,为上述基本理念、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提供了实践平台。依托这一实践平台,中国与相关国家经过近7年的努力,在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便利化、国际金融合作、民心相通、发展战略与宏观政策的交流对接等方面,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为促进新一轮全球化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是中国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展示了以人为本、敬重生命、把人民生死放在首位的基本价值观,展示了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展示了积极支援和帮助世界多国抗击疫情的国际合作精神,受到很多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这很好地诠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到广泛的认可。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9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