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评论理论动态

这部法为何多一“典”?民法典起草组成员王利明解读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1日16:09 来源: 检察日报正义网

7编,84章,1260条,创下我国立法纪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即将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民法作为“市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其确立的规则会伴随每个人的一生。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作为新中国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作为民事法律的基础和典范,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将为人民群众实现美好幸福生活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草案

目前,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共有250余部,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民事或涉民事法律。王利明表示,我国的民事法律长期采用单行法立法形式,这使得各个单行法之间难免存在不协调、不一致的问题,法官在司法裁判中也长期面临找法的困难。

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市民社会的百科全书。王利明强调,民法典的编纂,并非是对现行法律的简单汇编,而是要立足国情,解决现实问题、回应时代要求,妥善处理单行法律间的冲突,将分散的民事法律规范组成完整的、有逻辑性的体系架构。

“‘典’这个字,有典范、典籍之意。”王利明表示,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从其名称就能看出,民法典所规定的是民事法律中最基本的规则。同时,民法典又以“民”命名,这意味着它要充分反映人民的意愿、保障人民的权益、体现人文关怀。

立法从“分步走”到“快车道”

民法典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指南和行为规范,关系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部伴随人们“从摇篮到坟墓”的法典,其编纂难度可想而知。

王利明介绍,新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工作,但因种种原因均被搁置。2002年,立法机关决定采取“分步走”的方式,先制定出台《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民事法律,再适时制定民法典。

终于,在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编纂民法典,民法典编纂工作正式进入“快车道”。立法机关决定以“二步走”的方式编纂,先制定《民法总则》,再制定民法典分编。2017年3月,《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总纲率先出台,使得民法典的制定迈出了实质性、关键性的一步。

民法典各分编的编纂工作也随之启动,各分编草案在与《民法总则》整合后,《民法典(草案)》终于在2019年12月公布,向社会征求意见。在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审议。

草案共分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七编及附则,共84章1260条,全文逾10万字。

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提高,2020年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王利明认为,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绝不仅仅是吃饱、穿暖,更希望生活得有尊严,人身、财产安全能得到充分保障。

草案中,详细规定了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责任,解决人们“头顶上的痛”;完善产品责任制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为实现住有所居,规定了居住权制度;顺应时代要求,确认网络虚拟财产也受到法律保护……

而身处信息时代,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情形,对公民的人格权造成了严重威胁和侵害。王利明表示,草案中将人格权单独成编,即意在全面加强对公民人格权的保护,回应时代挑战。

民法典本质上是一部权利法,是保障公民私权的法。王利明认为,法治的核心就在于“规范公权力、保障私权利”,而民法典通过确认私权利、保护私权利,实质上也为公权力的行使划定了标准和界限。同时,民法典还能统一裁判规则,为行政执法、公正司法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据和准绳,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民法典的颁布,将把我们带入民事权利保护的新时代。”在草案即将提请审议之际,王利明表示,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将为人民群众实现美好幸福生活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为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宏伟蓝图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林杉】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