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评论理论动态

家风建设的社会关系底蕴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4日16:45 来源: 红旗文稿

重家教、育家风,历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进行家风建设,不仅应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维度全面推进,更应在恪守社会关系底蕴这个基础性环节中贯彻落实。

宏观:家庭与国家层面关系的正确处理。5000多年华夏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品格——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国情怀宛如一条柔韧的纽带,将个人成长、家庭发展与国家兴旺发达紧密相连,家风建设必须首先正确处理好千家万户与民族、国家的关系。从《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再到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铭言,字里行间充盈着满满的家国之情,高扬着对国家与家庭共同体的认同、热爱、奉献与担当。这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演绎的主脉和精髓,成为凝聚民族共同体的心理基础和爱国主义情感产生的伦理前提,衍生了诸如南宋岳飞母亲“精忠报国”、清初文学家王士禛“忠勤报国、门庭清肃、洁己爱民、清正严明”等后世景仰之典范家风,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丰功伟业,使中华民族饱尝艰辛而不屈,历经磨难而不衰,融为一体而不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显然,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应是当代炎黄子孙进行家风建设的主旋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各族人民紧张有序地投入抗疫斗争,涌现了无数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家为国家的感人事迹。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武汉视察时深情地说:“广大医务工作者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展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展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称赞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这也是对所有以爱国为己任优良家风弘扬者的崇高褒奖。

中观:家庭与社交层面关系的积极应对。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个体通过各种关系联合起来的人类集合体,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必不可少。相对于国家层面和家庭内部微观层面来说,社交指一定家庭成员在生活的具体环境如农庄、社区、单位、部门、集团中及其延伸的中观层面的交往。它们不仅具体而现实,也是相对静止与绝对变动之统一,必须积极应对。历史上,管鲍之交、孟母三迁、画荻教子、程门立雪与六尺巷传说等,成为社交层面家喻户晓的范例,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了饱满的民族传统文化支撑。周恩来故居纪念馆有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是抚育周恩来长大成人的大伯父周贻庚立下的家训。受此影响,周总理也制定了“十条家规”,包括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出差顺路看看;来者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出钱,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不许动用公家汽车;生活要艰苦朴素;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以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周恩来家规朴实具体,要求严格,本人身体力行,堪称楷模。实践表明,家风好,则族风好,进而也会直接影响到民风、党风与国风,使社会风尚获得净化与升华。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社会安宁和人民安康作出贡献的既有冲锋在前的医护人员,也有忠于职守的基层工作者和社区保安,还有疾驰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员与外卖小哥。同心战“疫”,共克时艰,深化了家人感情,拉近了社区、乡邻间距离,极大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显然,在社会交往中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是搞好家风建设的重要环节。

微观:家庭与个人层面关系的与时俱进。家风建设的“个人”,指家庭或某一家族中的成员个体间相互关系的正确处理。任何类型的家风都映衬着对一定社会关系尤其人际交往的应对之策,折射出本家庭家族生存发展的处世之道,表征着家风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使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民族家风家训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但又万变不离其宗,紧密围绕处理社会关系主轴线展开。毛泽东“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的“亲情规矩三原则”,贺龙“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朴实家风,焦裕禄“工作上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的模范家训,谷文昌“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言传身教等,为人们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提供了良好范本。同时,搞好家风建设,也要坚持做好小事、细事,慎独慎微,从一点一滴中加强修养,完善家风。尤其是父母和家长,应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传递给孩子,帮他们形成美好心灵,增强做人的气节和骨气,使其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之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显然,与时俱进加强家风建设,对培育社会主义新人大有裨益。

把握社会关系进行家风建设,实践中不可能将上述三个层面机械而绝对分割开来,需根据各家实际突出特色、整合统筹。作为家族家庭精神内核的家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在践履笃行中营造好“和家风、淳民风、清政风、正党风”的社会环境,积极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提供正能量,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花在中华大地竞相绽放。

(作者: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林杉】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