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评论理论动态

【地评线】端午热评:比形式更重要的是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5日20:52 来源: 大众日报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

今年端午,有点特殊。因闰四月,今年端午节有点“晚”;疫情没有彻底过去,人们外出游玩较为谨慎。这一天,朋友圈热闹得很,除了“端午安康”,也有“粽子”“艾草”,有的在微信群里转发各种端午起源,有的探讨民俗形式,尤其是“粽子形状耳环”等蹭热点创意,引发热议。

端午之源,根深流远。西晋《风土记》记载,“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有人认为,端午是纪念诗人屈原的,有人说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的,有的说端午起源于唐玄宗的生日,有的说端午是我国古代南方百越的祭祀日。在漫长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不论是屈原的记忆、伍子胥的悲壮,还是划龙舟、插艾草、沐兰汤、吃粽子、挂香囊,端午始终氤氲着浓郁的历史气息和厚重的人文情怀,端午二字也是有着符号意义的“根”。

节日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端午的基因。因为疫情,一些传统民俗活动无法举办,今年端午有了不少新变化。有的地方推出“我的端午节”小视频拍摄活动,有的“云端”展演端午民俗,有的直播销售带着端午元素的文创产品,有的社区居民自发为战疫一线的志愿者送去飘香的粽子和寓意健康的五彩线,有的老师“临行密密缝”,将祝福一针一线缝进香囊送给毕业生,祝愿他们前程似锦、一切安康。

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不应只是历史叙事,更要在人们身边,多一些日常呈现。人们在可亲可感的活动中,或在各种端午“文创产品”中,感受着传统节日的真意和民族文化的魅力。

端午,比形式更重要的是文化,是文化传承,是文化自信。

端午,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不仅有粽香,还有“诗和远方”。从农耕社会到现代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端午的民俗表现形式或可改变,端午的文化价值却不能忘却,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尊崇不能抛弃。创新是为了传承而不是抛弃。多种多样的端午活动,是为了让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日新月异的端午文创,不仅为了赚钱,更要不断激活蕴藏在节日中的文化基因,助推传统文化“活起来”“火下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展现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凝聚优秀传统文化共识的重要载体。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推崇,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身体力行。今年端午节,让我们在粽叶飘香里,汲取传统养分,唤醒文化记忆,抒发家国情怀,积聚起最深沉的文化自信。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秀岭)


【责任编辑:郭蕾】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