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韩庆祥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
提炼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根本观点的方法论
提炼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观点,首先需要确定一种具有前提性意义的方法论。不然,就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以达成共识。这一方法论确定的基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基于的历史方位、时代课题和解决方略。
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这实际上讲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形成的“历史方位”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马克思曾经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而所谓问题,“就是公开、无畏、左右一切个人时代的声音。问题就是时代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最实际呼声。”每个时代只能提出它能解决的问题、制定它能完成的任务。在习近平总书记这里,这一时代问题,亦即历史任务或历史使命,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集中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实际上讲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方位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亦即所要实现的奋斗目标、完成的历史任务或历史使命。
解决时代问题、完成历史任务或历史使命,实现奋斗目标,就必须采取有效的路径和方略,即“总体方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历史任务或历史使命的方略、实现奋斗目标的路径。解决时代问题、完成历史任务或历史使命,实现奋斗目标,还要提供必要且重要的全面保障。不仅如此,最为关键的,还要有一个强大的领导力量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来解决问题、完成历史任务或历史使命,实现奋斗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这方面的大量重要论述。
于是,一种提炼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观点的方法论,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奋斗目标—总体方略—全面保障—领导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大根本观点
基于这一方法论,我们就可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提炼概括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大根本观点。
★第一个根本观点是“历史方位论”。可表述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当然,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处的历史方位。
★第二个核心观点是“民族复兴论”。可表述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民族复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使命、历史任务、奋斗目标。
★第三个根本观点是“人民中心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取向是实现人民幸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党中央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提,意味着“民族复兴论”“人民中心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两大基石。
★第四个根本观点是“发展理念论”。这一观点是从“总体方略”维度来提炼概括的 。因为新发展理念既具有“道”的特质,又是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方略,也是使大国成为强国即实现“强起来”的根本路径、根本支点,它集中回答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等问题。
★第五个根本观点是“两大布局论”。这既是因为“两大布局”属于“术”的范畴,又是因为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
★第六个根本观点是“战略安排论”。战略安排涉及到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谋划及其实施的战略步骤,既属于总体方略的一部分,又属于相对于“道”“术”而言的“行”的范畴。
★第七个根本观点是“总体国家安全观”。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大国成为强国即实现“强起来”的国内保障。
★第八个根本观点是“命运共同论”。这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强起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良好的国际保障。
★第九个根本观点是“国家治理论”以及“中国之治论”。营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强起来”的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需要坚持并加强中国之治,它是支撑两个基本环境的根本支点,或者说,中国之治之根本目的,就是营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强起来”的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逻辑一脉相承、理论逻辑相互支撑、实践逻辑环环相扣,目标指向一以贯之,重大部署接续递进,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第十个根本观点是“强大政党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为实现“强起来”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纲”和“目”
基于上述阐述,可以提炼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纲”和“目”,做到“纲举目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纲”就是:
历史方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目标、总任务);
价值取向是以人民为中心(总理念);
总体方略是以新发展理念推进“两大布局”,实施“两步走”战略(包括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与总体布局、战略布局以及战略步骤);
全面保障是保障总体国家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领导力量是强大的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展开来说就是:
“历史方位论”,主要包括新的历史方位“由何而来”(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历史性影响)、“现在何处”(“三个意味着”)、“走向何方”(“五个是”);
“历史使命论”,主要包括“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
“价值取向论”,主要包括“人民是目的”“人民是主体”“人民是尺度”(人民至上);
“发展理念论”,主要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两大布局论”主要包括“战略谋划”“总体布局”“战略布局”;
“战略安排论”,主要包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步骤;
“总体国家安全观”,主要包括金融安全、文化安全、军事安全等;
“命运共同论”,主要包括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参与全球治理、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国家治理论”主要包括发挥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国家治理效能、治理社会主义社会;
“强大政党论”,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四个意识”“看家本领”“两大革命”“责任担当”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大根本观点之间的内在逻辑
上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个根本观点环环相扣,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和科学体系。
每一个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必须有其产生、形成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方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形成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方位是什么呢?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且鲜明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的第一部分,实际上讲的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形成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方位,可称之为“历史方位论”,其实质是要书写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篇章。这正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理论产生、形成的历史方位一样。所以,历史方位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论基础”,只有理解和把握“历史方位”,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缺乏对“历史方位”的理解,就难以真正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显然,“历史方位论”具有原创性,应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一个根本观点。
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方位,必然要确定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历史任务和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所确定的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是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实际上是关于我国发展起来以后使大国成为强国的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一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党的新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按照这样的内在逻辑,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就是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即奋斗目标和历史任务,其实质就是“民族复兴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强起来”这一主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新的历史方位,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形成的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当选我们党的总书记后,对中外记者发表了重要讲话,其核心思想讲的就是“三大责任担当”,其中第一个责任担当,就是为民族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也是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第一个战略思想,具有原创性。所以,“民族复兴论”逻辑地连接“历史方位论”,应当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二个根本观点。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其归宿和目的就是使中国人民幸福,所以,我们党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提。如果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侧重的是历史维度,那么,“以人民为中心”侧重的就是价值维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讲的新时代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更何况,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概念是人民,每当在最关键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重要的也是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髓和灵魂,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是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以人民为中心高于以人为本的地方在于:以人为本只有落实到政治上,其意义和价值才能彰显出来,以人民为中心,实质上就是以人为本在政治上的具体要求和体现。要言之,高就高在其政治性、具体性、实效性与感召力。以人民为中心,可称之为“人民中心论”。“人民中心论”应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三个根本观点。
如果把“历史方位论”比作一座高楼大厦的“地基”,那么,“民族复兴论”“人民中心论”就好比是夯实在这块“地基”上的“两大基石”。新的历史方位,是我国发展起来以后使大国成为强国即实现“强起来”的历史方位;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强起来”的归宿和目的。在这一新的历史方位,要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大国成为强国即实现“强起来”,使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就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这一新的发展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因而,新发展理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大国成为强国即实现“强起来”的根本路径或根本之道。在这个意义上,新发展理念实质上就是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使大国成为强国即实现“强起来”的发展理念。相对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这一新发展理念具有原创性。我们可以把新发展理念简要称之为“发展理念论”,理应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第四个根本观点。
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强起来”?这就需要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确定一种总体方略,这种总体方略实际上是一种战略谋划。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简称“两大布局”,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强起来”的总体方略。这一总体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或缺的,也具有原创性,是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五个根本观点。
如果说新发展理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强起来”的根本之“道”,“两大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强起来”的关键之“术”,那么,接下来的逻辑,就是必须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强起来”的战略步骤,此谓“行”之范畴。这里的“行”,实际上就是战略安排,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新征程。这一战略安排或实践新征程,就是十九大报告第四部分所讲的“两步走”战略安排: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种“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可称之为 “战略安排论”,它自然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第六个根本观点。
“发展理念论”“两大布局论”“战略安排论”,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强起来”的总体方略来讲的。接下来的逻辑,就要揭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强起来”的全面保障。这种保障主要有三个方面,可以概括为“一主二基”:“一主”就是实现“中国之治”,讲的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二基”:一是就国内而言,是指确保总体国家安全;二是就国际而言,是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体国家安全,主要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以及金融安全、生物安全等,其中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金融安全是相对重要的。总体安全可称之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原创性概念、理念和观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质,就是强调并注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强起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具有原创性的概念、理念、理论和方案。
总体国家安全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强起来”的两大基本保障。支撑这两大基本保障的是“中国之治”。中国之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因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讲“制度”,二讲“治理”,可简称“中国之治”。中国之治的实质和目的,就是既保障国家发展的平衡和谐稳定安全且具有秩序,又激发国家发展的创新动力和活力。中国之治理,是支撑中国创新发展与中国发展的平衡和谐稳定安全且具有秩序的根本支点。实际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是紧紧围绕中国之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而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它是一种更具根本意义的原创性理念。更何况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这样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重大命题和论断,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前半程和后半程”——前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后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是治理好社会主义社会。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便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后半程”。中国之治,可称之为“国家治理论”。这样,作为全面保障出现的“国家治理论”“总体国家安全观”“命运共同论”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七、第八、第九个核心观点。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由此,在讲完上述内容之后,就必然在逻辑上进一步讲党的领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就是要使中国共产党由大党成为强党,注重强党建设。这可称之为“强大政党论”,它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后一个核心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