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也了解,部分群众在就业、子女教育、就医、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不断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里的这段肺腑之言,把一个大国领袖立党为公、亲切爱民、为民恤民的赤子情怀和盘托出,温暖着全国人民的心。
牛年春节即将来临,脱贫后的群众生活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如何摆脱疫情影响,做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让群众生活更幸福、更满意,这些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的大事。在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立春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基层群众的深情厚意,赴贵州考察调研并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2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毕节市黔西县,实地察看乌江六冲河段生态环境,走进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看望乡亲们。在村文化广场,他同参加少数民族春节民俗活动的群众亲切交流,在苗族村民赵玉学家,总书记同一家人聊家常做黄粑。他微笑地对赵玉学一家人说:“祝你们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并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祝福,用质朴真诚的话语,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给全国人民。
黔西县化屋村,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苗语里叫“化屋基”,意思为“悬崖下的村寨”,这里自然景观雄奇险峻,险流环绕,风景如画,十分优美,民族风情浓郁,别有韵味。但由于群山阻隔,与外界隔绝,交通不方便,加上石漠化严重,贫困发生率曾高达66.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精准扶贫战略推动下,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化屋村修好了村公路,通水通电,实行异地扶贫搬迁,解决了饮水、就业、教育问题,打造农家乐,种植精品水果,发展民族苗绣等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2017年实现了整体脱贫摘帽,村容村貌大变样,化屋村发生了巨变,村民日子节节高。化屋村的变迁史,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历程的一个生动缩影。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保障,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发展特色产业,也是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化屋村扶贫车间,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苗绣服装、特色小饰品等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他向村民详细询问制作工艺流程,并对大家说,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一定要发扬光大苗绣,既能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也能为扶贫产业、乡村振兴作出贡献。总书记为苗绣的热情点赞,道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发扬光大苗绣,既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也会形成乡村振兴的产业生长点,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出贡献。这就为化屋村的乡村振兴事业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注入了动力。
一枝一叶总关情。牛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人民群众能不能过好年,“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等市场供应如何,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2月4日来到省会贵阳,进超市、访社区、问市场供应、把民生脉搏、看基层党建、察百姓冷暖。他通过对市场和社区的实地考察,了解各项民生工作的落实情况,感受基层工作的鲜活实践,体察民情民意。
心系民生、枝叶关情。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走进黔山贵水,来到人民群众之中,带着美好祝福和暖心关怀,如春风化雨润民心,深刻体现了他心系百姓、与民同心、关爱民生的人民情怀和赤子之心,折射出人民领袖的大爱情怀,情真意切,温暖人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最是真情暖人心,最是亲民动人心。一腔亲民真情把暖意写在14亿人的脸上,激荡起亿万人民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激励中华儿女在开启新征程的奋进中,用心耕耘和灌溉,拥抱阳光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