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评论理论动态

【生命长江⑦】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助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8日19:18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生命长江.png.png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长江经济带是高等教育资源的富集地,有一大批985、211高校以及一些其他优质本科和专科院校坐落于此,高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都占到了全国总量的43%。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明传承的重大使命,肩负着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职责。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长江经济带发展也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理应有所作为。地处长江经济带的各高校,应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生态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文明教育方案,健全生态文明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生态文明教育方式和方法,完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助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要健全体制机制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民族未来、关系人民福祉的长远大计。从宏观上看,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就是要积极贯彻“绿色大学”的办学理念,让生态进课堂,使校园有生态。“绿色大学”的本质是全面贯彻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理念、倡导绿色意识和生态文明的现代环境友好型大学。为此,高校要统一思想,强化顶层设计,明确生态文明教育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生态文明教育方案,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健全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体制,建立科学、高效的协同运行机制,在学校教学、科研、日常管理、环境建设等各项具体工作中全方位推进、全过程贯通,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此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教育覆盖面,完善包含生态文明现状教育、知识教育、伦理教育、法治教育在内的内容体系,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为主题,开发各类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增加生态文明课程的权重,提升对于生态文明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同时,提高课程针对性,做到生态文明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在专业教育中渗透生态文明理念,体现出生态文明的价值引领作用。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要加强师资建设

教师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教学能力和水平是决定生态文明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高校要加强针对教师的生态文明教育,使广大教师成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者和实施者,能自觉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简言之,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切实行动,学习并践行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现代生活方式,通过教学,影响、推动学生担负起对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为此,高校首先要大力引进生态文明教育相关专业人才,通过政策倾斜、人才引进等方式充实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其次,要加强对生态文明教育任课教师的针对性培训,完善教师生态文明相关知识储备,培养和提升教师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能力,提高教师生态文明素养和整体专业水平,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性保障。再次,要推动教师生态文明教育培训常态化,进行持续性的学习与总结,组织教师围绕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最后,要加强高校间生态文明教育问题的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校际合作,分享相关教育经验,营造竞争与合作的氛围,提升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水平。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要落实学生为本

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传播者和践行者,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事关我国生态文明战略未来大计。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明晰学生学习需求,充分彰显学生在生态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除了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之外,一方面,高校要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生态教育不是抽象的理念,它所蕴含的丰富内容都与学生成长所面对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因此,高校要注重生态文明教育的生活化,帮助大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精神困惑,实现从生态认知到认同再到行为实践的转变。例如,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与生态文明教育相结合,建设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自然的和谐美好,从而逐步树立起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保意识。另一方面,高校要把生态文明教育成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通过设定合理的考核标准,丰富考核评价内容,实施多元、多向考评,全方位多角度对生态文明教育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除此之外,高校应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三方之间的联动,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合力机制,共同推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系统开展。

高校生态教育要强化实践教学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既要注重理论教学,也要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是教育的第一属性,生态文明教育是一种内含观念、知识、行动等多要素的教育过程,尤其需要重视实践的重要作用。当前,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主要采用的是课堂教学、讲座等形式,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导致在学生身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知行脱节问题。生态文明教育不只是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生态文明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生态人格。要解决好学生知行脱节的问题,应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为此,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在实践中体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校园内,可通过普及校园种植、维护校园环境、爱护花草树木、践行垃圾分类,组织参与卫生打扫等,从点滴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贯穿于大学生活全过程。在校园外,可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活动,例如,参与面向社会的生态环境宣传、护绿、生态体验、环境监督等实践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前往长江流域最具生态特色的地区和重大生态工程现场开展野外调查、测量和研究,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感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之美,以此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走向自然、走入社会,在生态文明实践中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增强学生对长江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与兴趣,实现知识传授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相融合,提升生态文明教育效果。

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长江生态不容破坏。在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做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高校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应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投入,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师生参与长江大保护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自觉地投身于长江大保护事业中去,为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美丽中国不懈奋斗,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做出应有贡献!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江英婕(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