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评论理论动态

汽车出海:地方政府的应为与何为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2日17:48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在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汽车出海正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规模双双突破3000万辆,出口量达到522万辆,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首次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进入2024年,中国汽车出海正呈现加速奔跑的态势,今年1-7月,中国汽车出口为326.2万辆,同比增长28.8%,“出海”成已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销量新引擎。

武汉经开区汽车出海的现状

武汉经开区是“武襄十随”国家级汽车集群核心承载区,集聚了9家整车企业、14座整车工厂和12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近年来,在构建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日趋激烈,经开区抢抓战略机遇,推动区内东风等整机厂向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转型,积极抢占国际市场,先后在欧盟、东盟和上合组织国家开拓国际市场,汽车出口实现跨越式发展,2023年全区整车出口116亿元、增长195%,预计今年出口整车10万辆,出口额预计达到140亿,构建起“第二增长线”。

为进一步抢抓汽车出口发展机遇,经开区内东风自主品牌全面“走出去”,出口连续3年倍增。以俄罗斯市场为重点,同时开拓欧洲、中亚、非洲、南美等国际市场。2022-2024年出口目标分别为2、4、8万辆,实现连续3年出口倍增。

第一、在出海模式方面,经开区内整机厂仍以传统贸易形式为主。部分国内领先厂商(奇瑞、比亚迪等)已逐步探索出一条典型的出海路径,即产品出口—培育市场—布局产业链,从而逐步提升整车及其零部件在海外生产的本土化率,形成规模。目前这些头部企业已在海外重点市场建立了属地化研发、生产、销售中心,从传统贸易模式向海外事业发展模式转型。

第二、在出海方式上。根据海关数据主要分为整车出口、散件出口、品牌收并购及零基础投资等。目前区内整机厂以整车出口方式为主,从而快速切入海外市场;同时探索散件出口(又称为KD出口)。吉利旗下直接对海外豪车品牌路特斯收并购,直接引进和吸纳海外技术与人才,优化生产水平,较快提升海外影响力。

第三、在出口车型动力类型上。燃油车仍是主力车型,占比超过7成;新能源汽车势头迅猛,同比出口增加了67.1%,这与欧洲等发达国家对于纯电车在补贴、税收、合规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更大有关。

第四、在价格层面。出口均价稳步抬升,纯电车出海高端化趋势明显,汽车在海外市场的消费档次逐渐提高。从海关总署的数据来看,我区整车出口均价不断提升,2023年为1.9万美元,同比2022年的1.8万美元小幅提升。在纯电动乘用车的带动下,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均价一路走高,2023年增长至2.67万美元。

第五、在出口目的地方面。2023年俄罗斯成为整车出口第一大国,同比增长460%,亚洲占比超过30%,拉美市场占比18%。新能源汽车出口方面,欧洲已成为核心市场,其中,比利时安特卫普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集散港,是中国汽车深入欧洲传统汽车工业国的桥头堡,出口数量最高;英国也是新能源乘用车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东南亚以出口燃油车、新能源并举,未来将成为第二大市场,泰国、越南等国家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较高。拉美(墨西哥)、独联体(俄罗斯)、中东(沙特)等市场将长期以出口燃油车为主,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经济水平、气候、能源矿藏储备以及对环保的政策和态度等。

汽车出海的动因与风险挑战

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转型期,汽车出海的蓬勃发展,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持续积极推动贸易便利化自由化,从国家至各地纷纷出台《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政策,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和保障,不断改善沿线物流运输条件,逐步推进中国汽车技术标准国际化,大力支持国内车企开拓沿线国家市场。二是我国车企和产品的竞争力提升助推汽车出海。燃油车技术不断追赶,出口价格优势明显;自主混动技术打破垄断,整车模块化技术与合资车企间差距不断缩小;三电技术领先,补能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智能化迭代迅速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具有较强的溢价能力等,这是推动出海的核心因素。三是供应链优势叠加价格战加速出海进程。中国车企依靠稳定的汽车生产体系和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形成了具备规模效应的成熟产业链条,在疫情之后迅速填补海外车企因受到冲击而造成的市场空缺,尤其是对西欧、东南亚、俄罗斯等市场的出口表现强劲。同时,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加剧,日益白热化的价格战加速了国内车企走出去的速度。

汽车出海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风险与挑战。一是出口目的国的贸易壁垒政策是汽车出海的头号压力。欧、美、日、韩等国家针对中国汽车制定苛刻的准入条件,推行“数据安全”“碳关税”“电池身份证”等贸易激进措施,注册及认证费用高、流程长,形成隐蔽性、排他性强的市场准入与管制政策,成为进军发达国家市场的重要壁垒。如欧盟已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追溯性关税打击。二是供应链体系不够健全。在产业链方面,出口业务主要依赖于整车出口(CPU)模式,而在海外建立工厂或采取CKD/SKD(完全拆散/半散装)模式相对较少,导致中国车企对特定市场,如俄罗斯等国存在较高依赖性,可能成为未来面临的挑战。在物流链方面,中国船运公司可用于国际市场的中大型汽车运输船不足,导致运力紧张,运费较高,滚装船资源和中欧中亚班列资源仍然较为匮乏。在金融链方面,国际金融环境较差,美元升值导致大量发展中国家外汇资金紧张,汇率风险高;部分国家出现美元外汇不足或被排除国际结算体系Swift之外,无法偿还国际债务的情况,进而影响目的国汽车进出口结算。更甚者,随着美西方对华进一步遏制,因国际结算而产生脱钩断链的风险。最后,在产品服务链、人才链方面,中国汽车大规模出海经验尚需积累,还需建立健全海外销售、服务、营销体系和人才支持体系等,提供高效的汽车后市场服务。三是品牌势能与海外知识产权有待建设。中国汽车在海外尚未形成强劲的品牌势能,高端化仍处于试水阶段。中国汽车品牌需要在海外市场建立品牌认知度,改变消费者对中国汽车质量低、设计花哨的刻板印象,提升产品力和品牌力,以适应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中国车企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占比80%以上;海外专利主要聚集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市场,在国际专利布局上相对滞后。相关专利诉讼在海外已经开始。专利也是中国汽车出海需要应对的重要问题。

当地政府在汽车出海中的应为与何为

"不出海就出局"是当下中国汽车产业的现实要求。在推动汽车出海过程中,武汉市经开区正努力建设“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构建汽车产业供应链体系,协同政企合力,共同面对和解决贸易壁垒、行业标准、运力配套、市场差异、文化认知等复杂因素挑战,支持区内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走出去”“走上去”,深度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实现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结合经开区实际,本文作者建议如下:

提升汽车出海能力。防范制造业空心化是地方政府推动汽车出海中重点考虑的问题,首要是支持整机厂将产能留在国内,同时提升产品出海能力,制定国际品牌发展战略,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开展品牌国际化培育,加快海外适销产品研发推广力度。面向亚非拉地区重点出口传统燃油车,面向欧美发达地区,重点出口高端智能网联汽车,面向东南亚地区,持续巩固燃油车市场,积极拓展新能源车市场。二是加大海外市场布局,支持东风、岚图等整车企业设立专用海外仓、属地化营销机构,完善市场营销渠道和售后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从单一的整车出口贸易模式向“整车+散件组装+本地化售后”等多种模式转变。三是搭建跨境电商平台。聚焦汽车及零部件主业,大力招引汽车跨境电商企业头部,突破性发展“汽车+跨境电商”产业,搭建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促进跨境电商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拓展汽车出海新业态新通道。四是构建整车出海资源共享,建立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出口联盟,支持整车企业共享海外销售渠道、维保服务体系等,支持零部件企业跟随整车企业抱团“出海”。五是加大海外宣传推广力度。开展“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行动。加强与省市经贸机构沟通,积极对接商务部、驻外使团、商会,争取境外知名展会、贸易合作等优质资源,支持整车企业参加各类国际高端展会,扩大车谷造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举办中外企业家车谷论坛、东风海外合作伙伴大会,用好重大外事交流活动、招商促进活动等平台,加强经开区主导产业品牌海外宣传推广。

强化全供应链要素保障。一是建强供应链数据平台。依托长江汽车供应链平台,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对接供需渠道,推动供应链企业协同发展。支持长江汽车供应链等开展业态创新和资源整合,加快拓展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业务板块。二是支持建设金融链。举办“车谷融资汇”银企对接活动,加强与境内外金融机构合作,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境内外投融资、跨境融资、跨境结算等综合金融服务,加大境外产业融资、汽车消费金融等产品供给。积极推广“融资租赁+汽车出口”业务创新。三是保障好人才链。与法国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等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探索建立离岸高层次人才创新中心,大力招揽海外人才。四是稳固海外后市场。发挥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与综保区政策叠加优势,建设出口汽车质量检测和维修服务基地,协同开展出口海外汽车失效零部件返境维修解析,为电池、电磁、碰撞、网络安全等检测维修提供技术支撑和维权服务。同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依托国家级知识产权快维中心,引进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支持企业加快海外专利布局,鼓励企业扩大PCT国际专利申请量。

加强政策法规与检验认证支持。一是深入研究海外市场政策法规。在自贸区合作交流框架内,积极对接自贸研究院、知识产权研究院等专业机构,结合我区汽车产业实际,聚焦各类堵点痛点和关键节点,组织开展汽车出海政策培训,一企一策制定应对措施,助力企业准确掌握出海规则,及时规避风险隐患。二是积极推进碳足迹评估管理。高标准对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国际经贸规则,研究布局碳足迹评估认证机构;支持东风、路特斯、小鹏等整车企业加快推进制造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碳排放管理制度,构建完整的碳排放管理合规体系。三是建立出口汽车国际检测认证体系。围绕出口目的地政策法规要求,引育一批具有欧盟WVTA、中东GCC等权威汽车出海标准认证资质的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研发、检测、认证等全方位服务,支持企业争取国际头部或国家级整车和零部件出口资质认证。

畅通汽车出海通道。一是完善集疏运体系。持续推进汉南港一类水运口岸扩大开放,谋划开通港口至上海洋山港、外高桥港等地直达航线,打造多式联运体系;统筹推进长江岸线、港口腹地开发,加快完善交通基础配套,形成陆港联动、协同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和集疏运体系。二是提升物流运输效能。深化与安特卫普港等国际港口交流合作,鼓励汽车物流龙头企业沿出境出海大通道布局海外仓,不断提升海外物流运输能力。畅通区内水运资源对接渠道,支持出口汽车拼船集运,压减运输成本。三是优化通关服务体系。完善汉南港、综保区汽车出口物流通关服务体系,切实提升通关效率,鼓励企业开展保税进出口业务,进一步优化汽车出口退税申报流程,探索出口退税申报首次调查免核实清单,缩短企业出口退税时间。助力“车谷造”汽车品牌加速出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杜海坤 (武汉经开综合保税区及港口物流园管理办公室主任)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