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评论理论动态

【生命长江⑳】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8日22:0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生命长江.png.png

要更好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和推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

——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源地、生态宝库和黄金水道,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2020年1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长江经济带必须明确自身定位,助力我国经济发展高质量转型。发挥长江经济带独特区位优势,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贯彻好党中央的重要战略部署。一是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筑牢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二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拉动国内生产和消费;三是高水平地链接国外,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筑牢发展之基

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体两面的辩证关系,因此,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首先,要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污染防治攻坚是必须坚决打好打赢的攻坚战和持久战,要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深化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始终把维护长江生态环境置于核心地位,持续推动长江大保护行动,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要全面提升长江沿岸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稳定性。只有将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保护与治理融为一体,才能全面且有效地提高长江生态系统的多元性、稳定性和持久性。再次,生态文明建设的着落点是人民群众,因此要建设健康、宜居、美丽的家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是实现美丽中国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而营造一个健康、宜人、美丽的家园则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要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最后,必须建立高效且准确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体系,要根据不同地区和评价体系的特点,实事求是,依照科学标准择优选择开展具体评估。在评估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区域的引领作用,带动其他省市县的评估工作,发挥“头雁效应”;要聚焦重点领域与地区水平评估,囊括更多的评估指标,提升地区评估水平;要不断优化评估方法和动态特征,评估的指标体系要符合该区域特征,以实用性为主要的选择依据。更好地开展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估,为下一步的策略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黄金水道”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确自我发展定位,探索有利于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途径。”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要把需求和供给有效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淘汰落后产能,以此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有效需求,最大限度释放国内市场需求。

第二,要推进长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各区域间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共建共享,坚决抵制孤立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建立一种共商共建共享的生命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第三,为高效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需要进行科技创新、进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支持自主创新,解决一些影响全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的核心关键技术,确保产业链安全、国内大循环畅通无阻,通过创新驱动增加高质量供给以创造新需求,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第四,要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运输市场,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实现交通一体化,拉近城市间的空间距离、更好地服务省际市际出行需求,促进交通绿色发展。

第五,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加大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促进便利共享、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补、弱有所助,进一步释放民众的消费需求,创造一个“敢”消费的环境,更好地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

高水平接入国际市场打通外循环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加快培育更多内陆开放新高地,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更高质量利用外资。”长江经济带在打通外循环,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发挥长江经济带沿岸各地区的产业优势,了解国外各国需求,将国内生产的优质商品销往国外,推动国内各产业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之中。

第二,要不断创新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要不断创新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资和技术流入,要建立健全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体系,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我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第三,积极参与区域贸易规则的制定,认真研究目前贸易规则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因素,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地提出解决方案,以强化区域开放中的匹配度和针对性,提高自主权,提升长江经济带的全球化水平。第四,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运用互联网等手段,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更好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和推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水滴石穿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深入贯彻实施好党中央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明确长江经济带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发挥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洪兆权(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