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夕照洋澜湖
图为:湖畔莲花山
图为:鸟瞰美丽莲花山
图为:新建亲水平台
图为:吴王城遗址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杨念明 通讯员 刘镇 罗锋
数十年变迁从城边湖变成城中湖“襟江抱湖枕名山”,鄂州市独特自然环境的写照。
洋澜湖,就是鄂州抱着的湖。
江,自然是浩浩荡荡的长江。
一江一湖,隔着那已经在历史的风云中跌宕了近两千年的城区,互相眺望着,互相润泽着——洋澜湖的水,经由5公里长的五丈港,蜿蜒流淌,徐徐注入长江;倚于洋澜湖畔的莲花山,鹤立于城市建筑群中,为城市平添了几分意韵。
洋澜湖,旧名南浦,亦叫长湖,一名洋漫湖。因湖南岸胡家畈建有洋澜古寺而名洋澜湖。
鄂州市水务局退休高工夏祖恩,对洋澜湖颇有研究,“《武昌县志》上,录入了一幅1885年手绘的老武昌城图。图上显示,洋澜湖位于鄂州市区东南,湖西北部与市区相连。”“以莲花山为界,洋澜湖分南湖、东湖二部分。那时,莲花山还是三面环水,远观似湖中莲花,所以得名。”
近三四十年,洋澜湖才从城边湖变成了城中湖。夏老正在整理洋澜湖的第一手资料,“1953年,湖水面积为9.8平方公里,湖容2050万立方米;1980年前后,一轮轮的围垦后,湖水面积大为缩小2011年进行一湖一勘时发现,湖水面积为3.2平方公里,湖容622万立方米。湖面缩小67.3%,湖容减少69.7%。”
环湖漫步,抬望眼,看到的除了鳞次栉比的高楼,还是高楼。随之变化的是,莲花山只有一面临水了。江湖通道五丈港,有一小段沟渠已经掩入公路下,成了涵洞;沿岸相对的是新建的楼盘。
洪港村,无疑是洋澜湖变迁的缩影。
该村在汉鄂高速“鄂州中”站出口一两百米外,曾经有一个码头。“过去的洪港村,一面山一面水。到湖对面的市区得坐渡船或走到镇上坐车,一个来回要半天时间。运输货物也靠渡船。”该村八组组长洪明焕,1949年生,他清楚记得:“洪港码头有44艘渡船,码头旁一条200多米的街道上,有一家酿酒的作坊和数十家店铺。1976年后,因围堤阻隔,南门塔—洪港—凤凰台—程家会和凤凰台—孟家岭等航线,停止了运营。”
湖退让了,曾经的湖面或站起了幢幢高楼,或纵横着宽阔的马路。
摇橹之声远去,汽车的鸣笛响起。洪港村人,言语间更多的是欢喜,“公交车开到了村边,到市区只要10多分钟,真方便。”
湖面变化,有的民俗消失了。新庙镇77岁的周俊成说,“渡船还在的年份,每年5月都有上百艘船到洋澜湖的明塘湖划船比赛。船分黄、青、红、白四色,每条船上10人,分别是一个头工,一个艄工,8把长篙。”“岸上看比赛的人,是成千上万,热闹得很啦。”老人站在湖边,回想当年的盛景,有点失落,“木船没了,比赛也就没有了。”“湖面缩小,湖的蓄水能力大大弱化。但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表水,仍然汇入湖中。”洋澜湖电排站负责人徐继春说,洋澜湖平均水深2.5米至3米,只要下大雨,就要启动泵站,不停地排水,否则湖水就有漫堤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