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太白湖部分水域富营养化导致水藻繁殖。
图为:河蚌是水质净化的天然“工程师”,过度捕捞影响湖水生态。
十大姓曾掌管太白湖
70岁的向计牛,是武穴市花桥镇向垸村人,当了40多年的老支书。他的家离太白湖不到50米,是喝着太白湖的水长大的。
在向计牛的童年记忆里,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太白湖上的各路人马,为湖面分割争斗,一直没有消停过,械斗的情况时有发生。1947年,向垸村为保护属于自己的湖面,曾经准备买刀买枪,形势一度剑拔弩张。经过长时间的争斗和磨合后,太白湖初步形成了十大姓掌管湖面相安无事的局面。这十大姓为:项、刘、金、贾、陈、程、帅、蒋、郭、洛。其中项、刘两家为大姓,各有5000人左右,占临湖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因此,他们的实力最强,所占的湖面也最大。在这个所谓的组织里面,这两家也最有话语权,决定着每年在湖上的水府庙祀奉菩萨保佑渔民平安吉祥的规格,也决定其他来湖上谋生的人向十大姓进贡的数额。
这种局面的改变发生在1955年,当地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坚决将其收归国有,并派人管理。
六十年水面缩减一半
黄梅、武穴两地水利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60年来,太白湖水面缩减一半以上。
太白湖由于水浅底平,上世纪已被大量围垦。20世纪50年代中期,太白湖湖泊面积仍有63.7平方公里,水面面积60.10平方公里,与30年代相比,湖泊面积仅减少了5.5平方公里;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由于东部围垦该湖泊,西南围垦成万丈湖农场,湖泊面积减少至40.01平方公里;10年内湖泊水面面积减少了33.4%,年均减少2.0 平方公里;至1978年,太白湖水面面积仅为27.02 平方公里;比60年代中期又减少了32.5%。目前,水位14.5米时水面面积仅为25.6 平方公里。
从近70年来太白湖面积的变化可以看出,50年代中期以前,湖泊围垦面积较小,大规模的湖泊围垦主要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 1978年前这段时期,70年代末期以后湖泊围垦基本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