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号乘组航天员聂海胜。 秦宪安 摄
2013年4月,聂海胜以优秀成绩入选神十飞行乘组。在担任指令长的同时,他还将承担手控交会对接的操作任务。在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史上,这两项艰巨任务首次由同一人承担。
一年前,刘旺手控操作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时,聂海胜在地面提供技术支持。这一次要自己上阵了,他很有信心:“压力肯定有,但我们经历了千锤百炼,绝对不会被压力打垮!”
这是名副其实的千锤百炼:执行任务前,聂海胜的地面模拟训练已超过2000次。结果表明,他的对接操作越来越精准,稳定系数越来越高,准确率基本达到百分之百。
“他性格沉稳,爱思考,不仅从不缺席每一次训练,还经常参加设计师和技术人员的研讨会。”航天员训练中心总设计师姜国华说。
“他会随时随地问一些非常难的问题,让我们措手不及。”王亚平说,“他对自己要求更严格,是我们乘组的‘定海神针’,有他在,什么都不怕。”
与神六飞行相比,这次任务复杂得多。乘组的信心来自载人航天工程的成熟,来自在多年训练中铸就的飞行能力,也来自三人在“老大哥”带领下满满的默契。
执行任务前,航天员中心为乘组进行了一次心理测试,要求三个人轮流上阵,共同在黑板上完成一幅画——三人之间不能有任何交流,绘画随时有可能被打断,换上另一个人。
张晓光第一个动笔。他想画条铁路,刚画上两条平行线、填了三两根枕木,就被叫停。下一个进来的王亚平面对奇奇怪怪的几条线,毫不犹豫地照着铁路的样子画了下去。待到聂海胜放下粉笔,这条铁路已完整成型。
第二轮绘画更为行云流水。在聂海胜画了一条同样很不像桥的小桥之后,张晓光紧接着添了一条路:“有桥就有路嘛,正好另一边是亚平画的农田,我就把两边连接起来了。”
2个多小时的绘画完成时,三个人都很感慨:画面那么和谐、那么完美!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