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编者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讨论,正在我省社科界广泛深入地展开。如何扎根中国实践,树立理论自信,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成为学者们热议的话题。25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研讨会,来自多个学科的学者结合自身的学术实践,进行了热烈讨论。这里刊发的是他们的发言要点。
图为:张中华
在实践中创新科研评价和教学
张中华 校党委书记、教授
高校有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职能。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内容。现在,有的教材过于陈旧,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现实,不少教师也对社会现实了解不全、不及时,使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实践。只有把真实鲜活的实践拿到课堂上,对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才有吸引力。要在学术上不断创新,离不开紧密结合中国实践,科研评价体系和组织方式要防止偏离实践观。当前科研评价体系有明显的数量化、机械化的倾向,偏重于以课题和发表论文来评价学术贡献,而不是以学术创见、学术对社会的影响力进行评价。国家的科研经费实行课题的招投标制,导致很多学者围着课题转,而非立足于自身的学术兴趣和特长。这两方面,我们要认真面对,采取切实措施进行改变。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