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包东喜)连日来,随州叶家山墓地温度持续高达38摄氏度,如此高温,刚出土的编钟、鼎、簋以及马骸骨是否会受到损害?昨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玲表示,现场创造小环境让这些文物如在墓葬中一样的安逸。
昨日正午12时许,李玲和同事卫扬波按照惯例,拿起光照度计和温湿度计,分别对叶家山墓地地表、M111号大墓坑和覆盖着黑色薄膜和反光板的编钟里光照度和温湿度进行监测,监测显示:地表光照度为7894勒克斯,地表温度36摄氏度,湿度50%,墓坑光照度为2098勒克斯,黑膜覆盖着的编钟小环境温度为18摄氏度,湿度60%,光照度仅为2勒克斯。
李玲介绍,刚出土文物要避免光照、避免温度上升,因为光照会引起青铜器和文物颜色褪化,温度上升会加速青铜器腐蚀进程。为此,现场文物保护主要是控制光照、温度的变动数字,使其出土后的温度、湿度等小环境接近墓室内的环境。
李玲指着墓坑底部一片片黑色的膜和反光板:“都是这批看似普通的材料发挥作用,它们为新出土文物营造了小环境。”黑色薄膜为含碳的全波段光隔离膜,这种膜覆盖后可以吸收包括紫外线在内的所有光波,目前,在M111、M28号和有马骸骨的马坑等墓葬里,现场文物使用这种黑色薄膜达到200张,面积累计100多平方米;而反光板为轻型的铝反光板,可以将阳光热量反射,现场目前使用了15个平方米。“像编钟、鼎、簋等青铜器同时使用全波段光隔离膜和铝反光板,根据物理学、化学原理,形成协同效应,达到文物所处环境的平衡状态,也就是让刚出土文物尽量处于墓葬的环境的停滞状态,起到有效保护文物的作用。”李玲说。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