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汉正街。(资料图片)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江萌 胡弦
中国改革开放35年,武汉栉风沐雨,在多个领域率先突破。
历史不会忘记,1979年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在全国率先恢复营业,首批103位商贩领取执照大胆摆摊,宛如一股洪流,冲开中国商业流通改革的大门。
历史更不会忘记:新中国以来,武汉的“第一号嘉奖令”授予了著名经济学家、武汉大学教授李崇淮。1983年,李崇淮对武汉发展提出战略构想:以“两通(交通和流通)起飞”促进武汉、湖北乃至华中地区经济发展。
次年,武汉宣布采纳这一战略,并以“两通起飞”为突破口,敞开大门、开放市场,引来全国关注。当年,武汉被中央批准在全国省会中率先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国企聘请“洋厂长”、全国率先试点“菜篮子”工程、建立新型金融市场、上市“中国商业第一股”,武汉高擎起一座座光芒四射的时代坐标。
改革的浪潮奔涌向前。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武汉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大批知识分子再也坐不住了。他们纷纷“下海”,创办或参与创办民营高科技企业。东湖开发区一时风云际会,儒商云集。
时年54岁的武汉大学教授张廷壁,参与谢圣明等人创办的红桃K集团,并以技术和智力入股。到2000年,个人资产达1.3亿元,成为“科学家首富”,“武汉出现亿万富翁教授”的消息轰动一时,在海内外广泛传扬。
2007年,武汉城市圈获批成为全国“两型”社会试点,再次拧开改革阀门。
从汉正街成为“天下第一街”到光谷引领自主创新,从“两通”起飞到“两型”社会……武汉以一次次影响华夏的创举,屡屡吸引全国目光。
“武汉人敢闯敢试,有敢为天下先的内生基因。”武汉市发改委体改处处长张卫东认为,开前人未有之事业的精神内核,一直存在于武汉人的血液里。从最早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楚文化精神,到打响辛亥革命首义第一枪,不甘平庸的奋发精神代代相传。
武汉市社科院副院长吴永保从文化角度分析,武汉对外开放早,包容性强,也是原因之一。1861年汉口开埠,武汉就成了全国开放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内陆城市。物聚天下、货通八方,高度的包容和接纳性,让武汉对一切新生事物接受快,哪怕失败了也要闯一闯。“历史启示未来,武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且还要更加解放思想,做中国改革道路的破冰船。”吴永保认为,现在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硬骨头,特别是固化的既得利益,阻碍着改革的进行。“武汉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以更大的勇气在全国率先破除体制障碍,抓住关键环节和突破口,不能犹豫徘徊。”张卫东建议,在发展民营经济等市场主体、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科技体制上,武汉要有更大的开创性举措。
复兴大武汉,建设“中国心”!武汉,改革再出发!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