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十八届三中全会

更多

编者姜光德 勇讲农民心里话

发布时间: 2013-11-11 23:35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姜光德

  荆楚网讯(记者周三春)上世纪80年代,因为她编发的一篇报道而引起全省巨大反响,被誉为“直接推动了湖北农村改革”,该文也实现了湖北日报全国好新闻的零的突破。而她自己却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指明了编辑思路和方向,能让我大胆编发这篇稿件。从这个角度讲,也是时代造就了我们的成绩。”“我是一个'编外老农'”,湖北日报社原编辑,《随县县委书记走访鼓励包产户》的编者,如今已经80岁的老新闻人姜光德这样自谦地讲道。

  吃透两头,勇抓“活鱼”

  姜光德17岁入伍,1955年部队转业,被安排到安陆县县委办公室编报,1959年26岁时调到《湖北日报》做编辑。直到1988年退休,做编辑期间,姜光德一直做农村新闻宣传报道。

  这期间,1970年到1973年姜光德还在天门红旗四队下放过,让她十分难忘。种自留地,烧柴火,教当地农民种番茄,下放的三年里,姜光德和爱人在当地与农民接下了深厚的友情,也见证了农村的艰难时刻。“儿子只有几岁,太饿了自己去河里抓生鱼吃。”姜光德说。然而正是这段经历让她对农村实际情况有了切身理解,回到编辑部工作后,能一眼发现来稿里反映的农村实际情况。

  1979年她调入湖北日报农村工作部,从此翻开编辑工作的新一页。谈起那篇全国有影响的报道,姜光德回忆,回到编辑部时,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后,定了方向,全国农村改革仍然起步艰难。“编发这篇稿件距离小岗村秘密签约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姜光德说,1980年7月27日,她从邮局寄来的一大堆群众来信中看到这样一篇稿件,随县县委宣传干部吴江宗写的《随县县委书记走访专业户》。这篇1000多字的来稿题目平淡无奇,可内容不一般,写的是随县农村一个生产队包产到户的事情。

  当时种粮、种棉专业户已经被普遍接受,但很多人还谈“包”色变,作者是刻意回避“包产户”,而选择了毫无争议的“专业户”。凭着对农村历史和现状的了解,姜光德眼前一亮,一条大“活鱼”游到了面前。

  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份珍贵的通讯员来稿,当时的签发单,连寄信的信封等原件都还保存完好。通讯员原稿上姜光德评注的“头条”二字依然清晰可见。

  “现在想起来,还是要感谢下乡的经历,让我亲身感受到了农村的实际情况。后来编发稿件,特别感同身受。”姜光德回忆说,承包到户太有必要了!当时在农村她亲眼看到农民吃大锅饭算公分时,完全调不动积极性,农民走路都是慢慢走,但是一到麦收“双抢”时,分片划任务干活,年轻人立马精神头大变样,干活都干的能瘦上一斤。联产承包必然是大势所趋。

  对基层情况和国家大政方针要“吃透两头”,这是姜光德的深切感受。在深入理解三中全会精神的情况下,她敏锐的感受到这是切合大背景、大趋势的好稿。为让稿件更加准确、鲜明,姜光德根据原稿事实,针对其不足之处,做了大胆而细致的改写。她将题目改为《随县县委书记走访鼓励包产户》,并把文中写的社员反映作为副题,点明此举的社会影响。同时将时任县委书记鼓励承包户方银志的话“加把劲,秋后丰收,我们再来恭喜发财!”提到了开头的导语里。之前都是讲“穷光荣、富变修”,现在就是旗帜鲜明的提出来支持农民致富,姜光德说。

  当月30日,这篇稿件在湖北日报头版头条见报。仅仅三亩零星土地包产到户的一条800字消息,400多字的编后,却像一颗重型信号弹,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这篇稿件被评为1980年全国好新闻,成为湖北日报在此奖项中零的突破。参加此次评选的著名新闻学者何光先评价说,在当时全国农村落实中央两个农业文件尚有不少阻力的情况下,随县县委书记走访鼓励包产户,确实是有远见、有胆量的行为。编辑部抓住这个典型,敢于在一版头条突出地处理,也是个有独见、有魄力之举。作为农村消息来说,能在事件发生后一个星期内报道出来,它和全国各地公开报道类似的做法相比,也是走在前头的。

  该报道的刊发,后来被评价为党报推动了湖北农村改革进程。十年后,1990年3月20日,《人民日报》还专门刊登《常东昌重访包产户》一文,并在历次湖北改革开放回忆中被提及,重访。“很有可能这篇新闻是全国首个公开报道包产到户的稿子”姜光德表示。

  肩负责任,见证时代变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大潮初期,也是我这个新闻老兵的丰产期。”姜光德说。此后,她又陆续在群众来信中编发出9个专栏发在湖北日报头版,其中4个是头条。姜光德参与主办的日报"社员之家"栏目,3年多出了84期,以生产队干部、公社社员等鲜活的一线作者来稿为主。该栏目作为湖北日报第一例,载入建国以来首次出版的《中国新闻年鉴》“各报(台)重要栏目”并作评介。

  “五匠报喜”、《我家也评选了十条新闻》……1981年前后在湖北日报农村新闻部的两年多时间,姜光德编发了200多篇稿件,始终坚持在“集”字上下功夫,“组织合唱团,唱响主旋律。”

  “这是农村改革与报纸改革的结合。”姜光德讲到,“应该说能编发这么多好稿,我也要感谢那个时代,改革初期,农民的热情空前高涨,涌现很多好稿。能编发也是从报社到社会大环境的支持。” 姜老说,做编辑时,习惯了将通讯员来稿修改好后,誊写清楚再上交编辑部。因此,几十年过去了,姜老手里还有大量珍贵的通讯员原始稿件。这些,现在都是她的宝贵财富。

  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新闻工作者既是时代足音的记录者,也是驱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参与者。我们每每在案头写稿编稿时,尤其是面临重大时间或置身于历史转折关节,须知笔头的分量和肩负的社会责任。今年,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青年记者培训班上,姜老用这段话作结。

  现如今,姜老已经80岁整,退休十多年了,虽然一只眼睛先天性有视力障碍,她依然每天坚持早上听广播,中午晚上读报,十分关心时事。对于正在召开的三中全会,姜光德表示也充满期待。“我希望还要多活些年,会看到我们的国家发生更好的变化。”姜光德讲到。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傅文仁)
关键词:改革回眸;十八届三中全会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