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张茜
上半年揭晓的2013湖北经济年度十大风云人物榜中,实体经济企业家居八席,占据主体地位。“若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经济发展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入选人物之一、山河集团总经理龚卫国说,要坚持把实体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将湖北制造变为中国制造乃至世界制造的品牌。
龚卫国的话道出了企业家们的心声,也清晰映衬湖北经济发展的路径:面对严峻形势和时代使命,应坚定不移地发展实体经济。“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牢记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省上下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
降低门槛做大底盘
11月28日,联想移动互联(武汉)产业基地生产线一派繁忙。
今年,有3000万台联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从武汉发往全球。项目全部达产后,这一数据将提高到1亿台。武汉,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设备研发、测试、生产基地。
放眼荆楚,襄阳英菲尼迪汽车制造基地、宜昌三宁化工60万吨/年硝硫基复合肥、中国农谷荆门农产品物流中心……奠基、开工、投产,湖北工业大地一片火热。
这些大项目,不仅是湖北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也正为湖北经济腾飞筑牢底盘。
成绩欢欣鼓舞,短板同样要清醒认识。发展不够仍是湖北的最大实际,做大总量是湖北的历史性任务。
如果把大企业比作人的大动脉,中小微企业就是毛细血管。中小微企业规模虽小,但如果数量庞大,产生“蝴蝶效应”,也能撑起半边天。
今年,全省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截至9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60.35万户,平均每天新增2235个老板,创业热情呈井喷之势。全省实有市场主体户数位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一。
“从全省实际出发,大企业尚缺乏顶天立地的支撑力,中小微企业缺乏铺天盖地的生长力。”省经信委负责人表示,只有一手抓大项目、大企业这样的“明星经济”,一手抓中小微企业这样的“草根经济”,才能夯实湖北经济底盘。
优化结构产业升级
初冬时节,湖北神地农业科贸有限公司的蛋品生产车间一片火热。
该公司研发的低胆固醇蛋品,其胆固醇含量比普通鸡蛋低50%,比农家土鸡蛋低33%,推出后供不应求。
紧扣内需市场,前年,食品产业首超汽车、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坐上湖北千亿产业头把交椅。“老大”换位,是湖北工业经济结构转型的缩影。以走在前列为使命,省委、省政府作出重要部署:转方式调结构,做好“加减乘除法”,打造湖北经济升级版。
长于做“加法”,不是简单地做“1+1=2”的算术,而是在转方式中做大增量。改造升级钢铁等四大传统产业,壮大食品等六大支柱产业,支持生物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产业发展思路更明,措施更实。
勇于做“减法”,减得坚决,关得彻底。去年,全省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其中水泥、平板玻璃、造纸、印染4个行业超额完成任务。
善于做“乘法”,以科技创新为“倍增器”,打造湖北经济升级版的“第一引擎”。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400亿元,同比增长15%。
敢于做“除法”,真正做到生态立省。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碳排放交易中心建成运行,新增6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去年GDP能耗同比下降4.5%。“‘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用,意在通过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湖北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挖掘潜力、创造动力,实现质的飞跃。”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金融润泽实体经济
“公司把从资本市场募集的30亿元,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占年营收额比重的10%以上,使得公司处于世界光通信领域前列。”烽火科技董事长童国华说,公司上市以来总资产增长10倍以上。
烽火科技的成长是金融助推实体经济的写照之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作为全国贫困县,融资难曾深深困扰通山县的县域经济发展。
资料显示,2011年,通山存贷差约为15亿元,相当于全县1/4GDP的资金流出县外。这样一来,本身就缺乏资金支撑的通山经济雪上加霜。
如何破题?
近年来,通山通过打造县域金融工程,着力实体培育,构建“以虚壮实”的产业经济格局,探索出具有示范效应的县域金融发展模式。
去年末,该县余额贷存比达62.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6个百分点,新增贷存比达108.4%,居全省县域前列,实现了资金净流入;已有14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形成资本市场的“通山板块”。挂牌后,引来大量资金注入,让企业发展如虎添翼。
在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全国性难题时,全省金融业坚持“一主多辅”,在发挥信贷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充分运用资本市场和保险资金等渠道服务实体经济。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润泽实体经济。“经济崛起首先是实体经济崛起,其次是金融业崛起,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有着不可替代的支撑和推进效应。”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董事长龚波表示,资本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助推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
(作者:ADMIN)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