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一名智障员工回忆往事伤心落泪,“助残犟妈”易勤温言安抚
图为:恩施州建始县三里乡大沙河渡口,万其真一家接力义渡百年
图为:武汉新洲的汪玉珍姐弟及其祖辈五代制秤200多年,“良心秤”美名远扬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陈凌墨
有一对兄弟,当哥哥送工钱回家途中因车祸遇难,弟弟强忍悲痛接力筹款,硬是赶在除夕前结清了农民工的工钱;
有一位女子,本可以过着平常自在的生活,但为了12名智障工人,苦苦支撑着负债累累的小厂,甚至卖掉了房子;
有一位老人,谨记爷爷百年前的承诺,坚守大山深处的渡口,一生义务为村民摆渡。如今,接力棒传到了第四代;
有一个家族,五代人接力制秤200多年,不为眼前利益所动,他们的名字就是品质保证,“良心秤”美名远扬……
人无信不立。数千年来,信与仁、义、礼、智一道,融汇于中华民族的道德血液,撑起泱泱中华礼仪之邦。
楚人重然诺。无数“一诺千金”的诚信故事,植根荆楚大地,代代薪火相传,筑起一座座新时代的道德标杆。
诚信 是一辈子的坚持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埃……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4月16日上午,武汉市东方红食品厂,12名智障工人在易勤的带领下,随着音乐唱起《感恩的心》。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听着、看着,眼圈红了,重重鼓掌。
自去年5月以来,“助残犟妈”易勤的事迹经本报率先报道后,引起全国关注,央视《新闻联播》先后三次开讲她的故事。
这位48岁的女子,为了让智障工人们活得有尊严,像母亲一样呵护着他们,艰难经营连年亏损的小厂,8年累计亏损近80万元,先后卖掉、抵押两套房子。如今,她和丈夫、女儿挤在一间10平方米的蜗居里。
去年11月11日,第四届湖北省道德模范颁奖仪式上,当身披绶带的易勤,从全国道德模范“信义兄弟”孙东林手中接过奖杯,全场爆发出长久的掌声。
这两位先后由本报挖掘报道的典型人物,以同样的坚持,为“诚信”二字标上了最生动的注脚。
6年来,每一个春节,都是孙东林心中最深的痛。
2009年冬天,哥哥孙水林为了赶在除夕前给农民工发放工钱,顶风冒雪从天津驱车返乡,因车祸不幸遇难。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强忍悲痛,东拼西凑,赶在除夕前结清了工钱。
这对木匠出身的黄陂兄弟,在建筑行业打拼20年,正是靠着诚信闯出一番事业,也因诚信演绎了一场感天动地的悲壮接力。
诚信 是几代人的守望
鄂西武陵山深处,建始县三里乡大沙河村,有一个古老的渡口。
年逾古稀的村民万其真,义务在此摆渡已经25年,每天来回数十趟,风雨无阻。
义渡始自万其真的爷爷万作柱。1877年,万作柱为躲避兵赋,拖家带口从江汉平原迁到大沙河村。当时没有渡船,村民要到河的对岸劳作需要绕很远的路。后来有人造了木筏,但时常翻覆。来自水乡的万作柱目睹此景,感恩乡民接纳了他一家,用卖猪的钱造了条小木船,专职摆渡,并承诺不收村民一文钱。
后来,爷爷的竹篙传给了万其真的父亲,再传给他的二叔,1989年传到万其真手中。和爷爷、父辈一样,无论风霜雨雪,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有人喊“过河”,他就会撑船摆渡。
冬去春来,木船变成铁船,竹篙变成船桨,不变的是那份质朴的承诺。如今,万其真的儿子万芳权,已经接过了义渡的接力棒。
万家四代人坚守百余年的,不仅是大河的渡口,更是人心的渡口。
在鄂东大别山区,也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诚信和传承的故事。
罗田县大崎乡西城岗村。70年前,投诚将领陈文钦被国民党秘密杀害,村民王海兰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连夜将其遗体背到蕙兰山悄悄掩埋。为了给这位革命先驱立座碑,他翻山越岭采了一个多月的草药筹钱,还为此摔伤了腿。此后,每年清明,他都要上山为其扫墓。
1986年,65岁的王海兰临终前,将儿子、儿媳叫到床前叮嘱,每年清明一定要给陈文钦扫墓,“他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后人不能忘了他。”
70年来,王家四代人已把陈文钦当成亲人,除了清明,每逢春节、重阳等传统节日,都会去墓前添一捧新土。
诚信 是金不换的招牌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对于经商者来说,诚信是真正的金字招牌。
当杆秤逐渐在城市消失的时候,在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的一条小巷里,60岁的江远斌还在坚持手工制秤。他和姐姐江玉珍是江家这门手艺的第五代传人,至今已历200多年。
“别看秤不大,称的可是良心。”70岁的江玉珍说,江家做秤要求极严,祖上传下“江正兴造”四字,“正兴”寓意“心正则兴”,宁可少做甚至不做,也不能砸了招牌。因此,他们对每杆秤都要反复校准,需要经过十余道工序,一天最多只能做2杆秤。
在江玉珍看来,比严格的工序更难的,是守住自己的内心。从祖辈制秤开始,不少人以利益为诱饵,让江家人帮忙制作“黑心秤”,但都被严辞拒绝。“哪怕只做一杆‘黑心秤’,也会一辈子不安心。就算穷得把米磨成糊糊吃,我们都绝不做那种事。”
武汉市蔡甸区大集街的冯氏包子铺,与江氏“良心秤”一样,百年来传承着诚信为本的家风。而正是因为诚信,成就了这家百年老店。
冯氏豆盘包子起源于清代同治年间,距今已有150年,由于品质好、信誉佳,在当地广受欢迎。祖籍大集街的广东商人,每年春节都要订购2万个冯氏包子,空运到广州,与亲朋好友分享。
冯氏包子铺有一条祖训:见俏不赶,见滞不丢。2010年绿豆、生姜价格暴涨时,第八代传人冯启彪仍坚持一个包子只卖3毛钱,直至耗光当年的全部利润,仍不后悔。
诚信 如江汉滔滔奔流
东湖磨山脚下,有一座铁铸雕塑:一位长者手杵长剑,似乎正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身边一位老妇搀扶着他。
这是楚国第一位正式称王的国君——楚武王熊通和夫人邓曼。公元前690年,年过八旬的熊通挥师北伐,出发之际心痛难忍。夫人邓曼劝道:君子一言,应坚持到底,承诺比生命更重要。他于是抱病前行,不久死于军中。
此后,楚国历代君王基本都继承了武王夫妇这种“国重君轻、信守承诺”的传统,才成就楚国800年传奇。“一诺千金”的成语,也源自我们脚下这片热土。
楚国人季布曾在楚汉战争中做过项羽的大将,后归顺西汉高祖刘邦,担任河东太守。他一生特别讲信用,从未失信于人,民间因此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说法。后来,他因得罪权贵,被悬赏缉拿,旧日朋友不仅不被重金诱惑,还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
诚信的血液,像长江、汉水滔滔不息,源远流长,构筑起荆楚大地的道德脉络。
近年来,全省上下高度重视诚信建设,致力于打造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推进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社会诚信,推出诚信“红黑榜”,在全社会形成了“讲诚信受尊重、不讲诚信被谴责”的舆论氛围。
(作者: 编辑:ADMIN)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