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报道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湖北:汉藏文化交流基地连通荆楚大地与雪域高原
发布时间:2015-10-18 21:18:04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进入电子报

全国首家汉藏文化交流基地——“西藏印象”

新华网武汉12月28日电(金威)在汉口武汉广场黄金商业圈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南馆附近,有一座名为“西藏印象”的2层建筑。人们来到“西藏印象”,可以赏鉴地道的藏族工艺品,体验原汁原味的藏餐,现场欣赏各式藏民族特色的舞蹈、音乐。这里便是全国首家汉藏文化交流基地。

几年来,基地以“新西藏、新发展、新生活、新体验”为主题,以“传承民族文化、创造美满生活、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承担了湖北与西藏两地文化交流的各项活动,不断将湖北的先进技术、管理模式、民间资金等向西藏输入,形成了援藏工作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湖北模式”。

“西藏印象”汉藏文化交流基地负责人斯朗?丹增曲培

宣传和展示藏文化的窗口 鄂藏两地的双向交流平台

人们还未走进“西藏印象”,首先听到的是优美浑厚的藏族曲子。而“西藏印象”里面,处处散发着浓郁的藏文化气息,随处可见有着鲜明藏族色彩的饰品。斯朗?丹增曲培是一位来自雪域高原的康巴汉子,湖北省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同时也是“西藏印象”汉藏文化交流基地负责人。据丹增介绍,“西藏印象”设有藏文化艺术展示区、西藏风俗文化体验区、西藏非物质文化体验区和西藏民主改革成果展示区等专区,很多到访的客人来到这里都感叹自己仿佛置身西藏,没想到在武汉能感受到这么浓郁的西藏风土人情。

2011年5月“西藏印象”汉藏文化交流基地成立以来,承担着西藏文化艺术展示、西藏风俗文化体验、西藏非物质文化体验、西藏民主改革成果展示等任务,是宣传和展示藏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促进汉藏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文化、经济、旅游、就业、创业这几方面,基地一直在为鄂藏两地人们的双向交流提供平台。

据介绍,西藏的农副产品来到基地,通过这个平台,可辐射到华中,辐射到全国。 2014年11月1日,第十一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西藏山南地区组织的农牧特色产品及民族手工产品参加了此次农博会。此前,为促进山南农特产品的销售,汉藏文化交流基地积极为参会企业牵线搭桥,多方奔走,协调各方。农博会期间,基地接待了参会代表团一行15人,还将未销售完的山南地区农副产品全部收购。参会的山南地区代表团希望自明年始,将当地农副产品发货到武汉,全权委托基地代表他们参加农博会。利用此次契机,基地专门打造了一个电子商务平台,率先把山南地区的产品带出西藏,输送来汉。下一步,基地计划将整个藏区的农副产品带出藏区,立足武汉,辐射华中,面向全国,走向海外。

除了农副产品和工艺品销售外,基地在旅游方面也一直发挥着衔接西藏与湖北两地的作用。许多武汉市民和外地来武汉的游客,以及海外的旅行团,通过武汉市旅游局组织到此参观和体验。据初步统计,三年来到此参观的海内外游客累计近200万人次。目前基地已被武汉市旅游局打造为西藏旅游的体验中心。在文化交流方面,西藏的书法、美术、唐卡、手工技艺,武汉的汉秀、手工艺等都定期不定期的在这里进行交流。

为藏籍孩子排忧解难 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藏族学生次多,2010年来到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上大学,随行的几个孩子都是藏族学生。当年9月开学季,次多一行五人乘火车从拉萨来到武汉。下火车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先去学校报到,而是到了“西藏印象”。丹增很意外地问道:“你们怎么第一件事不是去学校报到而是到我这里来了?”经了解,原来,次多等藏族孩子是第一次走出西藏,对武汉不太了解,并且学校正式报到的时间是两天后,学校宿舍暂时还不能入住。他们在老家就听说过,到了武汉一定要去汉藏文化交流基地(西藏印象),有困难基地一定会帮大家的。丹增了解情况后,立刻通知基地的工作人员给五个孩子安排住宿,并且请孩子们随后几天就在基地吃饭。

开学报到当天,基地专门安排了一辆小巴车送五个孩子去学校。临行前,次多等孩子提出,他们从西藏来到武汉,人生地不熟,在陌生的城市特别想家,周末想过来玩能不能过来?寒暑假因为路途遥远不想回家了,能不能来基地打短工?他们有一些东西若想带西藏,基地能不能帮忙中转?丹增听后全部爽快地答应了。这时,孩子们提出AA制,想把这两天住宿和餐饮的钱给基地,丹增见状一一谢绝,他告诉孩子们,“这里就是你们在武汉的家,想家了,我们随时欢迎你们。”

基地每年都会帮助很多像次多这样的孩子。此外,基地还与江汉大学、武汉商学院共同建立藏族学生创业就业平台,同时为武汉西藏中学以及来汉创业的藏族青年无偿提供社会实践窗口,进行实习和就业培训。

除了帮藏籍孩子排忧解难,基地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2012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对所有有对口援藏任务的省市发出了一项请求,希望协助解决100名西藏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免费治疗。在湖北省援藏办和武汉市援藏办的支持下,基地以湖北省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的名义,从西藏的200多名孩子中筛选出了11名孩子,把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一起带到武汉,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成功接受了手术,并很快康复。同时,这些孩子中有些家长眼睛有疾病的、腿有疾病的,基地都安排到武汉各大医院进行了治疗,并承担了全部医疗费用。

目前基地已累积帮助了46名西藏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丹增表示,基地在做这些事的时候,觉得是一份责任,自己能够帮助到这些孩子非常高兴,回西藏了,一定要抽时间再去看看他们。

民间自发援藏探索援藏“湖北模式”

“西藏印象”汉藏文化交流基地成立以来,对湖北省对口支援西藏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多次受到湖北省援藏办的肯定。据了解,“西藏印象”汉藏文化交流基地由民营企业家自发创立,这种民间自发的援藏,是湖北省对口援藏工作的一项创新。

谈到这种援藏新模式时,丹增认为,基地这种模式是政府大援藏的一种社会补充,在以后会是一种趋势。他说,基地的社会援藏灵活性强,范围广,既可以组织海外交流,老百姓交流,企业家交流,也可以组织青少年、大学生等交流,领域广泛。汉藏文化交流基地这种援藏模式之所以能在湖北首创,是因为湖北省委省、省政府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援藏工作,坚持援藏模式创新。湖北省政协主席杨松在汉藏文化交流基地考察时指出,“西藏印象”是宣传和展示藏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和促进汉藏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早在任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时,他就要求武汉有关区和相关部门支持其发展,加强策划,将该基地纳入武汉旅游范围,同时推动西藏产品依托武汉走向华中市场。

基地在湖北一直坚持双向交流的做法,既把西藏的文化传播到武汉,传播到湖北,也把荆楚文化传播到西藏。丹增表示,他一直坚持“走出来,引进去”的理念。他希望把湖北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通过各种途径引进到西藏。西藏企业需要人才,基地就协助推荐湖北这边藏族的和其他民族的人才;西藏企业需要融资,基地就会提供湖北和华中的融资平台,为西藏引进投资和资金。

据了解,基地准备在武汉建设一个更大的项目——“大美西藏”,这将是一个集经济、文化、旅游、教育、就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将继续发挥促进汉藏两地交流和推进湖北援藏工作的作用。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