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对于曾获得“中国好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西安好青年”的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辅导员刘洋来说,格外忙碌而充实。
2016年年初,当他萌生了为山区小学搭建科技小屋的想法,便立即带领自己组建的西安邮电大学“爱心青年帮”团队为了孩子们的科学梦而四处奔走。实地调研考察、网上众筹捐款、联系爱心机构、公开招标采购科学器材……科技小屋的雏形和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已不知多少次定格在刘洋的脑海里。
刘洋与支教小学孩子们的合影。本人供图
就在几天后,这一切都将成为现实,刘洋难掩内心的兴奋:“科技小屋里配备了150余种科学试验器材和200余本科普读物,我相信一定会非常震撼!”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我始终相信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越分享越多的东西。”2008年至今,从陕西、甘肃、贵州,到河北、四川、云南,刘洋为西部山区18所小学支教、陪伴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奔赴地震灾区进行志愿服务、进矿区宣传保健知识……刘洋做公益似乎上了“瘾”。在刘洋心里,做公益,相比付出,更是收获。“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收获的是快乐,是满足,是经历,是友谊,是内心的安稳,使我更加体会到志愿者‘助人自助,乐人乐己’的真谛。”
公益众筹,圆山里孩子的科学梦
翱翔天际,是埋藏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富兴学校学生杨家豪心里渴望已久的梦想。然而,他没有机会拼装喜爱的飞机模型,也并不知道飞机为何能够飞翔。
“我不想像姐姐一样辍学打工,我一定要坚持把书读完,我要走出去,这样才能够照顾好父母,改变家里的现状。”这是陕南秦岭大山深处的熨斗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蒋浈坚持读书的理由。
2016年暑假过后,当“爱心青年帮”的同学们把调研过程中遇到的故事整理成报告,刘洋更加明确了筹建科技小屋的计划。“每当看到这些孩子,我觉得命运有时候是不公平的,希望后天的努力能够弥补这种先天的不足。”
通过多年的支教经历,刘洋发现科学教育在山区小学始终是一个盲点。由于缺少师资和相应的设备,本来应该给学生开设的自然课和科学课,好多的山区学校却没有。然而,自然科学课又恰好是青少年科学启蒙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我们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相比城市里的学校,山区的小学却远远地滞后,狠狠地输在了起跑线上。”要为孩子们做些事情的愿望在刘洋心中日渐强烈。
从那时起,确定项目试点学校,考察城市小学科学课程特点,联系共青团组织、媒体、公益平台……这些准备工作几乎填充了刘洋所有的业余时间。
“爱心青年帮”团队前往贫困小学进行调研。本人供图
“爱心青年帮”的同学们在走访调研后统计,程家沟希望小学、熨斗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商州富兴学校三所试点学校的学生共计1300余人,学生们主要来自附近30多个村庄,15个乡镇。留守儿童和单亲学生就占了60%以上。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有400多个。在刘洋的设想中,科技小屋项目应该搭建一个完整的链条。“我们不仅要帮他们众筹科技小屋,建立起科学课,还要培训科学老师,组织学生科学体验、科技竞赛等,我计划长期追踪项目效果,探索一套可复制的教学模式,也希望更多人能关注山区科学教育。”
3月21日,刘洋比任何人都更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当天,科技小屋捐建仪式将在陕西省熨斗九年一贯制学校举行。“感觉真的很幸福!自己的想法能够一步步实现,虽然过程很艰辛,但一切都值得。”
142173.43元,“爱心青年帮”通过公益众筹平台发起科技小屋项目不到两个月,先后有4395人参与捐款。该项目还得到了团中央志工部、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肯定和支持。回想起半年前项目启动时,刘洋还有些许的忐忑不安,而现在,他却自信而笃定。他相信,所有的改变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
校园公益达人,做公益上了“瘾”
2013年初,刘洋刚到陕西师范大学读研不久,就听从一位学姐的建议,报名参加了赴甘肃省陇南山区成县纸坊小学的支教活动。
支教的10天里,淳朴的孩子们让刘洋既心疼又感动。刘洋清楚地记得,第一天上完课后,他把自己带来的棒棒糖分发给了孩子们,其中一个孩子却攥着糖不肯吃。“我妈妈没吃过,我要拿回去和妈妈一起吃。”孩子的一句话让刘洋心酸得想落泪。
支教志愿者们离开的那天,凌晨两点,村民们就等在旅馆门口为他们饯行,希望他们能再来。从那时起,刘洋对自己许下了一个承诺:一定要在每个假期到西北山区支教。从甘肃的纸坊小学、卓洛小学、随固小学、刘咀小学到陕西的蓝田东村小学、秦北农民工子弟小学、安康水田沟小学等,刘洋的足迹跨越了西北地区18所小学。
刘洋与支教学校的孩子们放风筝。本人供图
支教小学的孩子们永远是刘洋心中的牵挂。他经常与支教小学的学生通信,还在校园发起“小心意、大公益”活动,帮300多名山区留守儿童完成微心愿,并联系多家爱心企业和多位爱心人士在山区小学设立奖学金。刘洋时常自费帮孩子们洗照片。“我想让他们多看看大山外的风景。”
刘洋常被朋友们称为“暖男”。他时刻提醒自己尽最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服务他人。读研期间,刘洋发起了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行知”公益社,并担任西安联合高校支教团陕西师大负责人,与团队成员先后参加了几十项公益活动。刘洋笑称,自己是做公益上了“瘾”。
2014年,刘洋作为从3万多报名者中选出的唯一大学生代表参加了陈坤发起的“行走的力量”心灵公益活动。从汉长城出发途经沙漠、隔壁、垭口、盐碱地,到达雅丹魔鬼城。刘洋说,那次6天5夜的徒步,对他而言,是一次心灵的沉淀,也是自我的思考。“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在公益这条路上,我有一直做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互联网+”让“人人公益”成为可能
2015年,刘洋成为西安邮电大学的一名研究生辅导员。但正如当初的决定一样,他在公益之路上的脚步从未停止。
2016年初,陕西礼泉苹果大量滞销的新闻报道深深刺痛了刘洋。为了解实情,刘洋和学生们自费去当地探访。那次调研发现,魏北村交通不便,青壮年为了维持生计都去城市打工,留守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村民以种植苹果为生,但当地已经连续两年苹果滞销,果农无力筹建冷库,堆积如山的苹果已经开始溃烂,整年的辛勤劳作付之东流。刘洋说,果农失望的心情和无助的眼神让人格外沉重。“那会儿正值五一劳动节,我就想何不通过公益众筹的形式把这些苹果想办法送给辛勤劳作的环卫工呢?正是基于此,有了‘助爱贫困果农慰问城市环卫工’活动的创意。”
刘洋带领“爱心青年帮”发起“助爱贫困果农 慰问城市环卫工”活动。本人供图
刘洋带领“爱心青年帮”通过微店、微信、微博义务帮助当地果农进行宣传和销售,经过10天的努力,帮助当地果农销售972箱滞销苹果,销往全国23个省份、4个直辖市。
而这只是滞销苹果的冰山一角,“爱心青年帮”团队又联合陕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腾讯公益发起“爱心苹果送环卫工”活动,短短八天就筹得善款389177.92元,27265人参与募捐,圆满完成了筹款目标。有效解决了礼泉县叱干镇魏北村等11个村481100斤苹果,给西安5个区12749名环卫工人送去了温暖的节日礼物。
“通过‘互联网+公益’模式,我们能快速的搜索信息,整合资源,使得以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如果不是这次发起‘爱心苹果送环卫工’活动,我也不敢相信,短短8天能够募集38万多元!”在刘洋看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公益带来了新的生机。无疑,科技小屋的筹建又是一次“互联网+公益”的成功尝试。
“志愿服务看似人人可为,其实不然,多数人往往三分钟热度或是缺乏专业性。”多年的志愿服务经验让刘洋体会到,志愿服务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决心。“心中有梦想脚下才有力量,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都能走在公益的路上,面对以后的公益之路,我们一起勇往直前。”(中国青年网记者 朱梦琪)
(作者:陈潘)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