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 荆楚如何再发力
——代表共话“四个着力”之一
图为:昨日,湖北日报全媒体演播室,代表们接受采访。左一为主持人江卉,左二起分别为陶良虎、王祺扬、鲁国庆、李国忠。(记者 柯皓 摄)
图为:武汉光谷未来科技城。(资料图片 记者 梅涛 摄)
图为:位于汉川市的康欣新材料公司,建成全球首条高强度集装箱定向结构板生产线。(资料图片 记者 张朋 视界网 刘定旭 摄)
访谈嘉宾
王祺扬代表: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
陶良虎代表: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鲁国庆代表:武汉邮科院、烽火科技集团党委书记
李国忠代表:湖北新冶钢党委书记、总经理
湖北日报讯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要求我们,加快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争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党代会报告提出,聚焦“四个着力”,加快转型升级,持续建设“五个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而奋斗。
如何落实“四个着力”工作要求,在新常态下展现湖北新作为?湖北日报、湖北日报客户端、湖北日报网、湖北日报官微,分别就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邀请部分党代表进行全媒体采访,开展四场网络直播。今起陆续推出四期特别报道,敬请关注。
昂首迈向GDP5万亿俱乐部
今后五年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主持人:党代会报告提出,湖北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推动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请问湖北如何发力,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
王祺扬:过去5年,湖北发展成绩令人瞩目,但同时面临着创新驱动不足的突出问题。新常态下,湖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和制造业大省,再也不能走规模扩张、中低端重复、资源耗费、环境污染那种要素驱动、粗放增长的老路,而要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的创新驱动、集约发展的新路。因此,在本轮全球经济回调中,我们要抢占先机,加速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实现质量效益型增长、主要依靠创新驱动,使我省工业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党代会报告掷地有声地提出:“我们决不能在激烈竞争中落后,决不能让发展机遇丧失,决不能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无所作为。”这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过去5年,湖北统筹推进稳增长和调结构,工业实力增强,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工业总产值增至4.9万亿元,全国排名升至第7位,千亿级产业增加到17个。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业总体发展水平不够高,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任务较重,保增长和保位次压力巨大。我们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着力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取得新突破。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打好转型升级这场攻坚战。
陶良虎:2016年,湖北GDP达3.2万亿元、全国排名第7位;但在发展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上,与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5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5万亿元,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这意味着,我们在适度做大经济规模的同时,要加速转型发展,深化供给侧改革,在发展质效上下功夫。
扩大有效投资。一方面通过项目谋划、招商引资等做大增量,紧盯新兴产业、环境保护、民生改善、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另一方面要在盘活存量上做文章,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兼并重组,实现投资存量结构的优化。同时,调整消费政策,积极引导新的消费需求,依靠消费升级倒逼、带动产业升级。
外贸是促转型、调结构的重要依托,是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推动湖北由贸易大省向贸易强省转变,要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充分发挥中国(湖北)自贸区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创新驱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
主持人:党代会报告提出,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引领新常态,新动能哪里来?
王祺扬:纵观全球,新业态蓬勃发展,新模式势头强劲,新经济方兴未艾。在湖北,电子信息、北斗导航、智能制造、通用航空等一批有基础、有潜力、有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快速成长。
我们将坚持以《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为导向,加大谋划新经济发展力度,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聚焦集成电路、光电子、新能源汽车、高端数控装备、网络安全等领域,布局建设10-1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创1-2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全面提升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3D打印、海洋工程装备、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云计算、大数据、软件信息、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0%左右。
鲁国庆: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5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坚持创新驱动引领,要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做大做强,全面落实税收减免、金融扶持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以烽火科技集团为例,将每年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构想一代、研究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生产一代,连续三年五次成功冲击全球第一,形成了以“一根光纤可容纳135亿人同时通话”为代表的系列全球领先技术。
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还要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收益对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李国忠:党代会报告提出,全面振兴实体经济,令人振奋。过去几年,我们依靠科技创新,先后投入100多亿元启动“淘汰落后、特钢升级”工程,每年研发新产品200多项,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新冶钢制定的石油机械管的企业内控标准,得到壳牌公司认可;特钢随着“神舟号”“嫦娥号”“天宫号”等,遨游太空、登上月球。
如今,新冶钢产品畅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成功实现转型发展。创新无止境。下一步,我们将瞄准前沿技术、行业发展,建设品牌新冶钢、创新新冶钢、绿色新冶钢和幸福新冶钢,争取继续为全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争当排头兵。
产业结构调整“喜新不厌旧”
培育形成20个以上千亿元产业
主持人:产业发展是富民之源、强省之基,产业优则经济优。报告提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湖北应该如何优化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
王祺扬: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不能“喜新厌旧”,要坚持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纺织到钢铁、从化肥到水泥,传统制造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之困。湖北传统产业存量巨大,不能简单视为
包袱,要对传统企业注入新思维、新模式、新技术,增加技改升级新投
入,让制造业插上互联网腾飞的翅膀,“老树发新芽”。
我们要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努力打造20个以上千亿元产业、10个左右5000亿元产业、3个左右万亿元产业,基本实现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转型跨越。以“万企万亿技改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坚持智能化改造、质量提升、节能减排等重点方向,力争实现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以上。
陶良虎:我们既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既有明月当空照、又有满天星斗闪烁。党代会报告提出,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以上。要实现这一目标,让服务业“挑大梁”,必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型服务业向精细化、个性化和高品质转变。以旅游业为例,要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变风景为发展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让山山水水“点绿成金”。
让湖北成为民营经济发展沃土
壮大龙头培育名企名家名品
主持人:民营经济是湖北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就业的主载体、税收的主源地。怎样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培育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
陶良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龙头企业是核心骨干。报告提出,培育名企名家名品,这抓住了壮大民营经济的“牛鼻子”。发挥“名家”的排头兵作用,使湖北成为民营企业家成长的摇篮和沃土;重视发挥“名企”的骨干力量作用,努力造就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优秀民营企业;重视发挥“名品”的标杆引领作用,努力创建一批国际一流品牌、国内领先品牌、地方著名品牌。
“三名”工程以名企培育为着力点,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扶持一批规模较大、发展潜力大的民营企业。根据企业特点分类指导,政府给予用能、土地、融资、环境容量等关键要素的重点保障。对获得行政认定“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相应奖励。
王祺扬:全省民营经济占GDP比重,已从2010年的48%提升到2016年的54.9%。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关键是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和经商环境。
招商引资很难,但交了真心就不难;希望企业投资上新项目很难,但让企业感受到了温暖就不难。支持企业,政策和资金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不折不扣落实已有政策,真心实意为企业排忧解难,切实治乱减负,降低企业成本。力争“十三五”末,全省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60%左右。
资料链接
湖北转型发展成绩单
扎实有效去产能
2016年,压减过剩钢铁产能338万吨,淘汰落后钢铁产能476万吨,关闭退出煤矿158处,化解过剩煤炭产能1011万吨。
创新驱动新引擎
去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574.54亿元,较上年增长13.9%;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三年翻番。各类企业孵化器300多家,数量中部第一。去年,发明专利申请突破4万件,增幅居全国第四。
服务业再度“逆袭”
去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423.48亿元,增长9.5%,占GDP比重44.7%,继2004年之后再次超过第二产业。
(数据来源:省统计局 省发改委)
(作者: 编辑:柯皓?摄)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