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彭一苇
2011年,我省城镇化率50%;2016年,提高到58.1%,高于全国平均,继续保持中部第一。
比例的提高,标志着城镇化在加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在追寻城市梦。
未来,我省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动城镇化发展走进新阶段。
从一极带动到多点支撑,城镇化开启新引擎
本月 16日,武汉光谷第一高楼——光谷绿地中心正式开建。围绕这一新地标,未来周边还将崛起10座百米以上高楼,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五星级酒店等将被引入。
从过去的城市边缘到如今的中心地带,光谷的发展是湖北城镇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省陆续发布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得到科学指引。我省还在全国率先出台《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试行)》,破解“千城一面”难题。
城市环境美起来了——“十二五”期间,全省完成城镇市政基础设施投资5546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截至2016年底,全省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2%、98.31%。
城镇化格局立起来了——
武汉、襄阳、宜昌“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功能快速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快速发展,建制镇数量大幅增加;武汉城市圈、襄十随城市群、宜荆荆城市群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平台。
从一极带动到多点支撑,我省初步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启动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开展小城镇建设试点
5月,通城县麦市镇九房村启动中心街市政工程建设。“这条街建于2005年,供水、供电、排污设施已不适应村民需求。改造中心街,有利于加快村镇一体化建设。”麦市镇党委书记梅夏明说。
在通城县,以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尝试正在进行。该县已全面启动北港、大坪、石南200平方公里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先行先试,打造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十二五”期间,我省先后启动实施了100个重点镇、100个特色镇、1000个宜居村庄示范工程,开展小城镇建设试点。
监利县新沟镇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福娃集团的带动下,新沟镇涌现出一大批农产品加工和配套企业,工业化水平快速提高。
以“福娃模式”为代表,我省通过“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新农村建设试点等,相继涌现出“鄂州模式”“尹集模式”“彭墩模式”等小城镇建设典范。
近日,我省公布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试点村名单,198个村庄入选。
未来,一批美丽乡村将在荆楚大地竞相争艳。
促500万农民进城,3年后城镇化率预计达61%
“受益于住房公积金新政,我住进了新小区。”钟祥农民安尊报是该市胡集镇第一个享受新政的农民。2015年,他在镇上买房,如今,生活方式已与城里人相差无几。“十二五”期间,不少农民和安尊报一样,进城开始新生活。
为让农民进得了、住得下,我省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政策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政策,有序放开大中城市落户限制,科学控制武汉市人口规模,重点解决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员落户问题。
同时,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不会因进城而受到损害。对进城农民的教育、社会保障、就业、住房等,想方设法予以支持。
如宜昌、荆门、黄冈、孝感、咸宁等地,对农民工等新市民购房实施财政补贴或契税返还政策。去年,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累计发放“农民安家贷”52.13亿元,支持农民和农民工进城购房。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省外出返乡人员169.3万人,比2015年增加0.79万人,比“十二五”时期年均返乡人员多8.18万人。预计到2020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61%,实现5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作者: 编辑:)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