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 □本报评论员 柯锐
我们关注这条新闻的价值正在于,如何打上制度的补丁,为真正自掏腰包的行为和廉洁清正的风气撑腰。
日前,娄底市和新化县的部分领导干部来到新化县水车镇,与水车、文田、奉家3个乡镇新当选的县人大代表座谈。水车镇人民政府没有给参加会议的人员发香烟,也没有招待用餐,与会人员自掏腰包填肚子,博得群众一片喝彩声。(11月28日《湖南日报》)
一条仅仅百来字的简讯,由于触及到了敏感的现实问题,在网上激起一片波澜。除了众多喝彩声,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认为此举有作秀嫌疑。
自掏腰包本属正常,由于身处公款吃喝的现实语境,显得珍稀可贵。而“每年喝掉一个西湖”之类的新闻却难以吸引眼球。现实的魔杖让人感慨。
好的作风和好的传统在回归吗?这条简讯让人有了更多期待。
作风的好坏,在基层往往能得到最直观的体现。这些年来,中央三令五申要改进工作作风,要为基层减负,然而,现实的情况仍然难以让人轻松。当前,一些地方三公消费中公款吃喝、公务接待的数目依然很大,关于公务接待的标准等也期待制度性的进一步廓清。不远的记忆依然芜杂而新鲜:广东南雄市百顺镇为了节约公务接待成本自酿米酒。当地负责人坦承即使这样偏僻的乡镇接待压力也巨大,平均一个月就要喝掉100斤酒。基于这样的背景,“自掏腰包”式的举动也难免引起一些质疑。
纵然按一些人惯性思维,湖南娄底干部“自掏腰包”有形式主义嫌疑,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由于随大流更安全和符合利益链条的嵌合,公款吃喝风气仍然盛行,而真正的自掏腰包则由于缺乏制度性的保护而显得脆弱和可疑。
虽然如此,这条简讯透露的信息仍然值得称许。公众在习惯性的质疑中也不妨给“自掏腰包吃饭”的行为多一点掌声和支持。好的传统和作风需要继承和发扬,希望这条新闻所表达的不是一时的作秀行动,而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正效应,并不断地扩散,使得清正风气在全社会越来越浓厚。
我们关注这条新闻的价值正在于,如何打上制度的补丁,为真正自掏腰包的行为和廉洁清正的政风撑腰。
当下,全党上下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大力惩治腐败,改进政府部门工作作风的呼声越来越高,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公开三公消费账目,明晰公务接待标准,从制度上杜绝有关部门和单位预留公款过度消费、吃喝的机会,显得尤为迫切。否则,少数人“自掏腰包”的努力,其效果也将十分有限,不但会被怀疑为作秀,也会被视为异类而导致善举行而不远。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