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9日电(记者张丽娜 白靖利 董璐)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提出政府信息公开要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努力增强提升政府公信力、社会凝聚力的‘软实力'”的施政目标,让社会各界对我国政务信息公开提速充满期待。
今年以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提速,包括国务院对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出部署,国务院公报开通微信,各级政府网站及时、权威、全面、准确发布政务信息等。此间专家认为,这些举措,都充分体现出新一届中央政府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信心、决心和勇气。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志安认为,2008年以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使得我国的政务信息公开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在逐年推进的过程中,我国政务信息加速走入“阳光季”。
敢于将政府运行置于阳光之下,依法实施政府信息公开,积极为人民群众答疑解惑,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体现,也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转变政风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和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
“三公”经费究竟怎么花,保障性住房都分给了哪些人,各项改革推进到了什么程度……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就应该将社会关切点讲清说透,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尤其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级政府更应该适应形势需要,通过推进信息公开赢得工作的主动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朱春阳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各国都在进行相关的探索。总体来说,我国现有的管理方式没有给政府信息公开足够的压力和动力,而且信息公开没有强制性的惩处措施,这就导致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前没有达到较理想的状况。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对重要舆情和社会热点问题,要积极回应、解疑释惑,并注意把人民群众的期盼融入政府决策和工作之中。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认为,虽然各地都在践行政务公开,但推行的力度还远远不够。一些地方,信息公开成为口号,新闻发言人成为摆设。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政府信息公开,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对信息公开重要性的认识,督促各级政府依法行政。
张志安说,政府信息公开包括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公开的例外”。政府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进行公开比较容易做到“主动”,但是公民要了解和自己有关或公共事务有关的特殊信息,要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可能会被有关部门驳回。有些部门还会以相关内容不属于公开的范围为借口不予公开。“如果关键的信息不公开,群众怎么会满意呢?”
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看来,信息公开的根本目的是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但是在传统的“神秘政府”思维及权力依赖下,一些地方政府往往会采取一些回避问题的策略,不公开、慢公开、假公开,以阻挠问题的解决。
专家认为,利益诉求日渐多元化,群众诉求表达机制不健全将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甚至影响地方社会稳定。但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很多政府信息政策性强、牵涉面广,而触及的都是社会敏感范畴。可想而知,政务公开依然有很大压力。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副区长王旭亮认为,按照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要求,政务公开是必须要走的一步,只不过是快和慢的区别。“虽然压力很大,但还得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公开速度,想办法逐步加大公开的力度。”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强化责任,抓好落实,把政务信息公开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加强督查问责,着力提高实效。
专家认为,有考评,有问责,工作才能见成效。政务公开更应该注重完善并落实责任制、考核评议制、追究问责制等,形成主动公开、互动交流、有效监督的评价体系。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