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3月27日电(记者帅才)挂号排队花1小时,做各项检查花1个小时,最后在就诊室和医生沟通的时间不到3分钟……有人将这种现象总结为群众就医“113现象”。专家认为,只有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畅通医患沟通渠道,提高医生工作积极性,才能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医生超负荷工作,病人诊疗时间不够,医患沟通缺乏
家住湖南岳阳的王理智告诉记者:“最近带患肝病的爸爸到长沙一家三甲医院看病,为了顺利挂上肝胆外科专家号,我们提前一天住进了医院附近的宾馆,第二天早上6点就去排队挂号。号挂上了,医生给我们开了血、尿常规、B超、CT等一叠检查单,做检查加等结果又是一天,最后看医生的时间不到10分钟。”
记者近日走访长沙一些大医院发现,医院门诊大厅每天都排着长队,专家门诊等候厅日日人满。一些群众反映,一方面,在大医院就诊重复检查、排队拥挤等问题长期存在;另一方面专家号依旧“一号难求”,就算“求到了”,和专家面对面沟通的时间远远不够。
“医生一般每周看2天门诊,普通门诊挂号费5元,副主任医师门诊费7元,主任医师门诊费10元,专家挂号费20元至50元。一位专家坐诊时每天要看至少几十个病人,多的时候要接待上百位患者,平时忙得连病人都看不过来,哪有时间沟通?”一位医生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一些受访医生表示,医生的诊疗服务价格不高,却长期超负荷工作,影响了医生的医疗服务质量,也不利于提高医生的工作积极性。
沟通缺失、理解不够让医患关系紧张
湖南省卫生厅副厅长方亦兵认为,由于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客观存在,而我国还没有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有序就医秩序,致使一些普通疾病患者也纷纷涌向大医院,导致“大医院,挤破头,小医院,空荡荡”。
“最直接的结果是大医院的医生长期超负荷工作,特别是本就缺乏医生的儿科、耳鼻喉科等专科,面对不断涌入的病人,不少医生感觉有心无力。”湖南省儿童医院医生王希勇说。
“看病像打仗一样,排队1个钟头,检查1个钟头,看病3分钟,病人怎么会没意见?医患关系怎么可能改善?”一位患者说。
专家认为,目前,大医院的医患生态是:医生工作负荷重,压力过大,患者平均就诊时间最短的只有几分钟,医患之间缺乏沟通,缺乏理解,在医患“信息不对称”的大背景下,医患之间信任进一步缺失,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缓解看病难需畅通医患沟通渠道,完善分级转诊制度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院长周胜华教授认为,医患双方根本的诉求是看好病,可以说医患本是“同坐一条船的人”。然而由于沟通不够,双方信息差距太大,让医患矛盾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实际上,大部分医患矛盾可以通过调解机制进行疏导和解决,希望公众能切实感受到医者仁心,并理解医学的局限,与此同时,医生也需要在构建医患和谐关系中承担更重要、更积极主动的角色。
周胜华教授建议,优化医院诊疗手段,减少患者排队等候、重复检查的时间;畅通医患沟通渠道,从被动应付投诉转变为主动接待管理,接受患者对医院医疗质量、服务态度、管理制度的投诉,实现医患沟通“零距离”。
专家认为,医患矛盾表面发生在医院,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是医疗体制还不够完善。应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平衡优化资源布局,将患者根据病情轻重合理分流,保证患者每次就诊的有效时间,让医患双方更加充分地沟通交流,减少“信息不对称”。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