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2004年接受专访讲述插队经历的视频,近日在互联网上热传。尽管人们对总书记从陕北黄土地一路走来的经历耳熟能详,总书记的许多故事也广为流传,通过10年前的视频,听习近平动情回忆刻骨铭心的青春岁月,听梁家河父老朴实还原他们眼中“吃苦耐劳的好后生”,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仍然令人震撼,深深轩动众多网友的心弦。
习近平魂牵梦绕的梁家河,是他挥洒了七年青春的第二故乡,是他脱胎换骨之地,是他读懂人生、读懂中国的起承点。与梁家河乡亲们同甘共苦,人在一起、心在一起、吃苦流汗在一起的青春岁月,习近平经受了磨难,锻造了意志,砥砺出坚强。在这里,他零距离体察了民生疾苦,在这里,他锤炼出大气自信和清醒务实的品格。
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人生路漫漫,弹指一挥间,习近平留存在心底的灼人记忆,让人更加真实全面地感受到正能量的热度。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当选总书记第一年的习近平,对广大青年的“五四讲话”,也是自己的“青春总结”。毫无疑问,这段视频是一部最好的励志教科书,必将激励无数的年轻人自强不息、激情报国。
习近平的梁家河记忆,之于广大青年固然是最好的励志教科书,之于中国,其意义则远远超越“励志”。多年以后,人们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品格,与领航人青年时代在“梁家河学校”锤炼而成的意志品格交相辉映。革故鼎新,体察民情; 重塑执政伦理,整饬官风;吹响改革号角,夙夜在公;永远目光坚毅,时刻笑容可掬;讲话胸有成竹,思考深邃磅礴……正给共和国打开一片更加灿烂的天空。
这片灿烂的天空,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描绘的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归根到底又是人民的梦。“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衞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总书记“用大白话,谈大问题”,对人民梦想感同身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此有温度的“执政宣言”,没有空洞的说教,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倍感温暖。正是因为梁家河记忆刻骨铭心,总书记对基层有着清晰、准确的认识和把握,知民情、体民忧、解民怨、想民愿,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中国梦激荡中华儿女的心,回望梁家河,我们更能读懂中国梦。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道理,亘古不变。从梁家河读懂中国梦,读出民心是我心。“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绝不能高高在上,鱼肉百姓……”重温习近平的梁家河记忆,帮助我们铭记中国梦的出发点,更深刻地认识到“勿忘人民”始终是执政党须臾不可忘记的立党之本,更加自觉地践行群众路线,坚决彻底转作风、扫“四风”。如果说,梁家河体现了“从群众中来”,教育实践活动则是落实“到群众中去”。
人们不会忘记,总书记顶风踏雪到太行,在村民家察看有无电灯电视电话,揭开锅盖察看吃什么,脱鞋上炕盘腿坐下,鼓励村民“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总书记在甘肃贫困地区考察时向全党发出号召:“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多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 习近平曾说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如今作为总书记,他更是牵挂共和国土地上的每一个“梁家河”。中国梦不会遗忘每个人,梁家河作证。
从梁家河读懂中国梦,读出苦干实干才能圆梦。“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习近平当年在梁家河,经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这“五关”的考验,带领村民冰水里打坝 、建沼气池点亮穷山。多年以后,成为总书记的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前的实干,除了在各行各业恪尽职守、诚实劳动,当务之急是落实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以过“五关”的精神气概,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坚决推进改革大业,才能实现中国梦。
回望梁家河,为中国梦做注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的美好愿望,解决人民反映强烈的问题,让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会成真。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