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回家的故事】
“格桑花”回家
——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的返乡旅程
开栏的话
羊年春节将至,亿万人踏上了团聚过年的回家之路,光明日报记者也开始了深入基层、寻访新春故事的行程。今日起,光明日报开设《行进中国·回家的故事》专栏,追踪采访光明日报报道过的部分“最美”人物,真实记录他们的回家之旅和心路历程,讲述充满亲情、温暖人心、喜庆吉祥的中国故事。
2月,河北保定学院,迎春花已探出了头,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给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的巨石矗立在校园的醒目位置。正值寒假,一些重返母校的校友纷纷拿着手机拍照留念。
两家人和老师们的合影(从左到右:张丽和女儿,丈夫丁建新,崔福林老师,赵云耕老师,徐建旺,妻子王俊娟)光明日报记者 耿建扩摄
光明日报报道的保定学院西部支教优秀毕业生群体当中的6位成员——贾振海和王秀坤夫妇、徐建旺和王俊娟夫妇、张丽和丁建新夫妇,陆续回到母校参观。在学校《红旗的召唤——保定学院西部支教主题展》展厅里,他们在每一幅照片前认真观看,这些照片记录着他们扎根西部,像一棵棵红柳、一株株格桑花一样,使“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年味儿渐浓,记者再次来到保定学院,倾听这6位毕业生的回家故事。
“我们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
1月底,贾振海、王秀坤带着8岁的儿子涛涛踏上了故乡河北涞源艾河村的土地,寒风吹在脸上,感觉却是那么柔和。还没到村口,他们就从车窗里望见了爹娘,和去年一样,爹娘早早就等在了路边儿。
烧茄子、鸡蛋羹、炸带鱼……母亲准备了很多菜,摆满一桌子。爹娘一个劲给他们夹菜,自己却乐得顾不上吃。家里的炉火烧得很旺,炕很暖,贾振海说:“这是我们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
王秀坤的家在曲阳县南镇村,回家不久,涛涛便融入了村子里的顽童队伍。看着活泼可爱的儿子,王秀坤印有高原红的脸上满是幸福。她说:“我现在特别理解我妈当年反对我去西藏工作的心情。从得知我报名到出发的整整一个假期,我妈没跟我说过一句话,临走时哥哥告诉我,‘咱妈给你包袱里装了一包土,说是怕你到了外地水土不服,带上家乡的土是个念想’。我一直珍藏着那个饱含着母亲牵挂的布包,每当想家了,就翻出来看看,土已少了很多,情却依然醇厚。”
过去的一年,从保定善美之星到保定好人、感动保定人物,从河北省首届教育追梦人到感动河北人物、河北省年度新闻人物,从中国好人敬业奉献集体再到中华儿女年度人物,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成为一个响亮的名字,汇聚了强大的社会正能量。
说起1月3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参加的“2014中华儿女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贾振海说:“接过奖杯,心里很激动,我们只是尽了教师应尽的职责,党和政府给了我们很多荣誉,社会给予了我们很高的关注,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梦,就是通过我们的坚守让更多西部的孩子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拥有远大的理想。”
“我们见证了西部的进步”
今年的回家之路,徐建旺说特别顺利,从南木林县到拉萨只用了9个小时,坐上拉萨到石家庄的特快,40多个小时后就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女儿。“我们见证了西部的进步,见证了国家的发展,这份感受格外真切。”
徐建旺第一次从南木林回老家是2003年暑假。他与同年去西藏支教的女孩王俊娟一起回保定。那时候还没有通火车,他的首选自然是坐汽车走青藏公路。一路长途跋涉、日夜颠簸,王俊娟几近虚脱。他们倒了5次车,马不停蹄走了6天才到家。但那次的艰苦行程,让他找到了牵手一生的伴侣,徐建旺说:“路虽然辛苦,但至今想起来心里都充满了甜蜜。”
2月10日下午,2015保定市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录制组邀请了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参加。在主办方设立的一棵巨大的心愿树上,红红的心愿卡片挂满枝头,表达着人们对新春的期盼。徐建旺和王俊娟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徐尘珂工工整整写下了:“希望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假期再长一点!”这个平时要靠视频和爸爸妈妈见面的小姑娘,每天都计算着假期的天数。她说:“还有21天爸爸妈妈就要回西藏了,他们要教那里的藏族小朋友知识。”王俊娟和徐建旺二人写的竟然不差一字:“希望女儿健康快乐。”
“这份沉甸甸的爱,是我们情感的加油站”
“新疆很美,有大沙漠,有胡杨、红柳和梭梭,有羊肉串、拌面和烤馕,欢迎大家来新疆做客。”在2015保定春晚录制现场,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张丽和丁建新9岁女儿丁梦桐的回答,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1月30日,在新疆且末县任教的张丽和丁建新带着孩子回到家乡河北易县裴山镇西霍山村。从且末坐一夜班车到库尔勒,倒车10个小时到吐鲁番,再坐上开往北京的火车,行程5000多公里的探亲之路今年走得最快,用了57个小时,而且第一次一家三口都买了卧铺,只是丁建新把卧铺换给了一起回保定却没买上卧铺票的同学荀轶娜。
回到易县老家,他们就被叔叔伯伯、哥哥姐姐排着队请到家里吃饭,心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那么暖那么甜。每家的饭桌上都会有一个不变的菜——豆腐丝,只因丁建新说过一句“在新疆吃不上豆腐丝”。
在丁建新父母屋里方桌上最醒目的地方,整齐地放着一张报纸、一本书和一本画册,报纸有些卷边,画册也印满了指痕。那是保定学院领导看望支教同学父母时送来的一份特殊礼物,登着反映他们事迹的《光明日报》《保定学院史话》和《华章·保定学院校史子集》画册。“我爸妈没事的时候总是看,来家串门的人也都会翻,他们挺自豪的。”丁建新告诉记者。
学生走出了保定学院的大门,却从未走出过母校的视线。今年1月初,在西部工作的同学每人都收到了学院发放的生活补助金和探亲费,去年学院组织开展“爱心大家访”活动,院领导带着9个小组走遍保定几十个村庄,看望了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的父母家人,并联系市医院为老人们体检,送去了慰问金和衣物。保定学院毕业生、名士达慈善联盟主席王鹏被西部支教的学弟学妹深深感动,捐款50万元资助他们的工作生活。
为了解除支教同学的后顾之忧,保定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每年拨专款50万元用于报销支教毕业生回乡探亲的费用,每年免费为其直系亲属体检,毕业生的子女可回原籍省级示范性高中借读。
谈到新年愿望,丁建新娓娓道来:“第一个愿望是希望父母身体健康。父母已经70多岁了,每次回来最幸福的事就是陪着他们说话。第二个愿望是希望北京到新疆的高铁尽快开通,这样回家路上的时间就可以再快一点。第三个愿望是希望母校保定学院越办越好,更多的学弟学妹来新疆工作。”
“感谢母校的关怀,感谢父老乡亲的关心,这份沉甸甸的爱,是我们情感的加油站。”丁建新的话,代表了支教同学的共同心声。
(作者: 编辑:田思凤)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