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市“展望‘十三五’发展谱新篇”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的最后一场在通州召开,市规划委副主任王飞对正在编制中的北京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副中心规划进展与亮点进行详细解读。
保护核心区1000余条胡同及名称
市规划委副主任王飞介绍,北京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特别是强调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倒逼城市功能调整、规模控制、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当前北京市规划转型的一个主要方向是由扩张型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城市结构的规划,这是历史上首次由“增量”规划向“减量”规划的改革。
为了解决大城市病,本市已确定了多个硬指标,从而实现“减量提质”:2020年及远景常住人口2300万的控制目标;平原区的开发强度到2020年控制在45%以下,远期力争下降到40%以下;在用地结构上,也将压缩生产空间规模,适度提高居住用地及其配套用地比重,大幅度扩大绿色生态空间,从而形成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王飞透露,本市将重点保护、恢复重要历史水系,分段恢复前三门护城河、鱼藻池、金水河(南海-金水桥段)、玉河中下段等历史水系;保护北京特有的“胡同-四合院”传统的建筑形态,恢复具有老北京味的传统街巷胡同和棋盘式路网骨架,保护核心区1000余条现存胡同及胡同名称,保持旧城内青灰色民居烘托红墙、黄瓦的宫殿建筑群的传统色调;同时将加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深入挖掘并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与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
通州与北三县将实现“规划一张图”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新版总体规划的另一亮点是“区域协同”。
以往规划常常是各地自顾自,新版的规划则会打破“一亩三分地”,站在更大尺度上统筹考虑城市空间布局。“我们积极与河北廊坊、保定、天津武清等北京周边市县开展规划对接,建立机制,努力实现‘规划一张图’。”王飞说。
记者了解到,未来通州与北三县将加强跨界地区统一管控,统一规划,实现“规划一张图”,共同开展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工作,严控城市发展规模,加强生态廊道管控,并在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东部地区和北三县之间建设大尺度绿色空间,防止连片发展,从而保证地区的生态安全与合理开发。
在交通方面,副中心位于京津发展轴和京唐秦发展轴在北京市域内的交会点,特别是副中心与首都机场和新机场的交通连接,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一是加强与区域的快速连接,重点推进京唐城际等规划建设,实现与津冀互联互通。二是加强与东部地区顺义、平谷、大兴、亦庄新城的交通可达性,特别是两个机场的交通联系。三是加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通过轨道交通建设和一批道路的提级改造,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实现半小时到达。
另一个重点发展的地区则是北京新机场地区。目前,本市已经搭建了规划协调与服务平台,促进了大兴区与廊坊、固安、永清等地的沟通协调,全面推动了北京新机场和临空经济合作区规划的统筹。
城市副中心不再建设封闭式居住区
王飞在报告会上透露,现在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就是原来通州新城的范围,面积大约为155平方公里,当前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也正在编制当中,编制完成后还需要上报中央。
“城市副中心社区的教育、医疗、养老配套指标将全部高于中心城。”王飞说。
而在中央提倡的开放式街区、综合管廊等新观念、新技术方面,城市副中心也将先行先试。根据昨天披露的规划要点,副中心建设适合步行、空间开放、环境宜人的小尺度街坊,规模控制在1至2公顷,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式居住社区,通过增加路网密度和临街面积,促进交通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向居住区有机渗透;市政管线由直埋向综合管廊建设转变,杜绝“马路拉链”,降低对城市日常交通和景观的干扰,在城市副中心综合管廊覆盖率要达到80%。
此外,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方面,将建设完全对市民开放的滨水绿色空间,实现每个街区内都拥有一处高品质的集中公园绿地,实现约85%居民居住在距公园200米范围内,保障市民步行10分钟到达公园;在绿色出行方面,建设一个以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为主要方式的宜居城区,通过加密路网、形成小尺度地块、林荫路比例达到70%等方式,创造连续和舒适的步行系统,建立独立安全的自行车系统。
(曹政)
(作者: 编辑:王会)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