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老师上课经常说粗话:对上百名学生公开道歉
发布时间:2016-11-05 10:52:45来源:华商网进入电子报

  >>专家:孩子长期面对语言暴力可能产生自卑和羞耻感

  “中国人说,言为心声。孩子的人格还未完全稳定而且比大人更敏感,对语言暴力的承受能力不如大人。老师是学生心中的权威形象,老师的评价会对孩子的自我评价产生暗示效果。语言是内心的外在表现。”昨日下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帅彪分析说。

帅彪认为,青春期的孩子长期处于语言暴力环境下,可能产生自卑、羞耻感,并且可能导致进一步的“自我预言”——受害者真的变得“失败”,情绪低落抑郁并且难以表达,人际关系敏感,难以信任别人。帅彪说,不良情绪的传递,容易从话语权高的人向话语权低的人传递,学生相对弱势,如果老师觉察不到,就有可能向学生发泄不良情绪。

帅彪建议,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老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知识普及。如果老师个人存在人格不稳定,性格暴躁,控制欲强等特点,也更可能产生语言暴力。

“家长要倾听孩子,陪伴孩子。与老师进行‘非暴力沟通’,了解老师的性格,倾听老师对发生事件的看法。如果确定老师存在语言暴力行为,家长也要勇敢地说不,保护孩子。”帅彪建议。

曾长期负责刑事案件侦破的赵警官分析说,在日常生活中,因一两句口角辱骂对方而升级的案件比比皆是。语言暴力对孩子成长会造成潜移默化影响,如果不及时纠正,待长大成人走上社会,在人际交往中,因语言暴力引发各种矛盾甚至对自身造成更大的伤害。

>>法规: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

家住西安城北的雷女士儿子今年刚上小学,“有时候不仅是语言,老师在和家长沟通时,也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压力。”她举例,“每次有学生忘记带红领巾或者作业完成的不好,老师就会把这些孩子叫到讲台上,拍一张合影,然后发到家长群中。这也是一种软暴力。”

此外,不少家长反映,“蠢货”、“你为什么这么笨”、“你们班的人最差了”这一类型的语言,在校园中是更普遍的语言暴力。

一份调查表明,接受调查的小学生中有16%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语言暴力,另一份调查则表明,41%的小学生、65%的初中生、54%的高中生认为老师的语言暴力会伤害自己和同学的人格尊严;51%的小学生、72%的初中生、39%的高中生认为老师的语言暴力给其造成了心理伤害。

而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和教育规章中,能够看到对教师行为包括语言的一些限制性规定,但没有明确将禁止语言暴力纳入其中,相关条款亦缺失。

2014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中规定十种有违师德的行为,其中对体罚有规定,但对语言暴力没有相应的禁止要求。

而《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北京也有相关规定,《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第23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不得有侮辱、诽谤、歧视、恐吓、贬损等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言行。”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