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报讯(记者江卉、通讯员胡运海、薛铭丹)人类所认识的病毒库增添了一个新成员——淮阳山病毒,它由武汉医学专家命名。
昨日,武汉疾控中心专家表示,这一病毒主要是通过蜱虫传播的。
这项课题是在中国疾控中心传防所的支持下,由武汉疾控中心与武汉协和医院合作完成。
2009年至2010年间,湖北、河南两省多名农村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血小板减少等症状。病因一时难以明确,怀疑由蜱虫传播。
2010年4月起,研究人员一边收集患者的血液、尿液等标本;一边耗时大半年在湖北、河南两省的44个市、县,从牛、羊、狗和草地等处捉了1.77万只蜱虫做研究。
对患者和其居住地采集到的蜱虫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均携带的一种新病毒,是布尼亚病毒科的新成员。由于该疾病最早在淮阳山地区(淮阳山是桐柏山、大别山及张八岭的合称,位于河南、湖北和安徽省的交界处)发现,按国际病毒学命名原则,为新病毒取名“淮阳山病毒(HYSV)”。患者感染该病毒发病后,多有出血症状,因此命名新病种“淮阳山出血热”。
武汉疾控中心主任周敦金介绍,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从长角血蜱和微小牛蜱中分离到淮阳山病毒,蜱虫是淮阳山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患者被带毒的蜱虫叮咬后,可能感染、发病。
课题组成员、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贺永文教授介绍,感染淮阳山病毒后,患者会有发热、出血等症状,病毒还会损害心、肝、肾等器官。“蜱虫之谜”拨开迷雾,此病可早发现和早诊断,多数患者可治愈。
周敦金介绍,1.77万只蜱虫中,携带淮阳山病毒的约4.9%。因此,即使被蜱虫叮咬也不一定感染、发病,暂未发现人传人病例。他提醒,被蜱虫叮咬时不必惊慌,可用驱蚊剂、烟雾或者酒精麻醉蜱虫,再将其从皮肤上摘除。
7月17日,该课题通过成果鉴定。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病毒学专家俞永新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致表示,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据此研发疫苗,对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意义重大。
课题组负责人表示,研究正在深入,等待时机成熟,将向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申请,让“淮阳山病毒”正式进入“族谱”。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