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惠及最广大群众
这是一张温暖的民生清单:
从2007年到2011年,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住房、文化体育等方面的财政支出累计达到了12.7万亿元,年均增幅26.3%;
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亿人口;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
在十八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代表以这组数据表明十年来中国民生建设的成果,并向世界宣布——中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不仅如此,十八大又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张平表示,今后,中央还将继续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尤其是对农村、对西部地区、对于困难地区,还要加大帮扶的力度,实现城乡统筹,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继续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农民女代表15分钟发言赢得8次掌声——在北京团开放日现场,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村党总支书记支芬代表干脆利索、态度鲜明的发言,引起了代表们的共鸣。
支芬花十年时间干了一件事——把“农业无粮可收,农村无地可种,农民无事可做”的“三无村”,变成了“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文化乐民”的幸福村。通过带领村民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高碑店村在古典家具修复制作产业上一路挺进,还拓展了民俗旅游商机。2011年,全村实现收入22.4亿元,人均收入2.4万元。
“干部要心系群众,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20本密密麻麻写满调研资料的笔记本,见证了支芬为寻找高碑店村特色发展之路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代表们把掌声送给了这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也对党的建设充满期待: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
光明日报记者 张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