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问安镇农村新居十分漂亮,但垃圾处理仍是难题。(记者刘曙松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雷闯
谷城县堰河村从垃圾分类入手改善生态环境(湖北日报11月29日、12月3日报道),曾引起不少地方的强烈兴趣。2010年1月,宜昌枝江市问安镇组织23个村支书前去学习。实地考察使村干部大开眼界,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堰河经验,实行垃圾分类处理。
当年春天,问安镇开始实施“清洁家园工程”,统一实行“户分类、组收集、村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近3年时间过去了,问安镇“学堰河”成效如何?11月27日、12月6日,记者走访发现,该镇环境整治虽有进步,但与堰河村尚有较大差距。
农户垃圾未分类
记者走访了多个村庄,发现农户门前普遍没有分类垃圾桶,要么摆一个木桶,要么直接用塑料袋。
关庙山、张家桥是问安镇的示范村。我们在关庙山村看到,村中心广场周围摆放着几个标有“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样的垃圾桶,但被围上栅栏,使用不便。
问安镇双合村妇联主任王朝敏说,以往村民们家中的垃圾直接倒在河边、路边,臭气熏天。学堰河归来后,村里给每户发放两个垃圾桶,每组配备一名保洁员。目前,村民们将垃圾倒在公共垃圾池里,由保洁员定期收集。但是,干湿垃圾分类只做了一年就结束了。
记者见到一位姓闵的妇女,问及门前没放垃圾桶的原因,她说:“前年那阵在门前放过,但狗喜欢在里面寻食,没几天就被扒坏了。”
问安镇一位干部介绍,目前,超过40%的塑料垃圾桶已损坏,90%的农户已不再使用。
存在3个卫生死角
12月6日下午,记者在张家桥村2组遇见保洁员徐秀兰。她的板车没有分段,各种垃圾都混装在车内。“村民的垃圾不分类,我想再分类,太难了。”
记者走访看到,虽然主干道上没有成堆垃圾,但在堰塘、田埂周边以及一些房屋后院,丢弃着各种塑料袋、食品包装袋等,非常扎眼。农户们说,道路边、水渠这两个公共区域,加上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户房前屋后,是3个卫生死角,长期无人打扫。
徐秀兰说,不是保洁员不想打扫,无奈村里人多、居住分散,工作量太大,无暇顾及。
坚持不懈难在哪
问安镇垃圾处理为何没能取得预期效果?
问安镇副镇长覃德兵说,一个村进行垃圾分类年投入至少要5万元。前年、去年,各村垃圾清扫经费有3万元,今年只有2万元,投入不够。问安镇保洁员年收入为3500元左右,没有积极性,导致很多地方垃圾没人清扫、分类,村委会也无法对其建立奖惩机制。
张家桥村支书施昌锦认为,村民清洁意识和分类习惯的培养非一日之功,政府要投入和引导3-5年,否则容易前功尽弃。
镇里另一位干部分析,起初镇里组织宣传小分队,到全镇23个村巡回演出。但去年换届后,宣传、经费投入和督办力度明显减弱。“靠农民自觉,很难。”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