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说,中国的农业科技创新的整体实力步入了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创新贡献率超过了63%。这表明我们正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中国饭碗将端得更稳更牢。
《贞观政要》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天”,自古以来,粮食安全就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突出了科技创新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将“支持粮食领域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标准化工作”“完善科技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等机制”等写入条文。今年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了“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的要求。党和政府一揽子政策措施定向发力,为农业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有关统计,在研发力量上,目前我国有农业科研机构860多家。在市场配置中,国内现存农业科技相关企业超过38万家。这些农业创新主体在政策的引领下,将实现更多涉农科技转化,端牢“中国饭碗”的支撑将更稳。
时值春耕春种,脑海中想到的第一画面不再是“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的劳作场景,也不是“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起早贪黑,而是机器在田间地头绘制农业现代化的新图景。科技推动农业设施装备提档升级,实现了从铁犁牛耕模式向高产高效模式的飞跃。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能在手机APP上完成对千亩果园的滴灌补肥;低空经济与农业产业结合,无人机可以不受白天黑夜限制精准完成农药喷洒;甚至是利用遥感卫星对土地的墒情进行评估……越来越多的资源正在向农业汇集,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向农业进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强调的“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不断增强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将更足。
当前,在保障“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人民群众不断增长“高端”的需求也在被满足。“米袋子”中的杂交水稻升级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提升了水稻口感,使其高收高产又香甜香软。“菜篮子”中的板蓝根青菜火了,抗炎营养好,是菜不是药,富含16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8种微量元素。“肉铺子”中的武昌鱼没有肌间刺了,让人在大快朵颐中再也不用担心被卡嗓子问题了。近年来,我国聚焦农业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构建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成果,不仅拥有了领先国际水平的育种技术,把保障粮食安全的种子“芯片”掌握在自己手中,还让藏粮于技更好地惠及人民,端牢“中国饭碗”的幸福感将更高。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要把农业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让科技创新扎根泥土里,用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任何时候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盛满令人安心的中国粮。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康(湖北宜昌)
责编: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