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纪委监委通报了5起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规打牌和赌博典型问题,涉及拉帮结派、利益输送、侵占公款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通报案例不仅暴露出少数干部理想信念滑坡、纪法意识淡薄的问题,更揭示了“由风及腐、由赌及腐”的深层逻辑。作风建设无小事,党员干部的“牌桌”背后,往往暗藏“权桌”与“腐桌”。唯有以案为鉴、以案促改,方能正本清源,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通报案例中,“打牌圈”成为高频词。有的干部以生日宴为名,组建包含管理服务对象的“牌局圈”,借机为他人谋取项目利益;有的干部长期邀约工程承包商打牌,形成利益捆绑的“小圈子”。表面上,这些行为披着“娱乐”外衣,实则通过“牌桌社交”编织权力网络,将公共资源异化为私人交易的筹码。“小圈子”一旦与权力勾连,便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从“打牌圈”到“腐败圈”,本质是公权私用的异化。党员干部若将“牌友”凌驾于组织之上,必然导致纪律涣散、监督失效。因此,破除“牌局”歪风,关键在于斩断“圈子文化”的利益链,让权力回归公共属性。
赌博与违规打牌的危害,不仅在于违纪违法,更在于其背后的利益输送链条。通报案例中,“带彩娱乐”成为权钱交易的幌子,赌资输赢实为利益往来的“遮羞布”。部分干部将赌博视为“减压方式”,甚至挪用公款填补赌资缺口,最终坠入犯罪深渊。赌博的成瘾性与权力的失控性叠加,极易引发“破窗效应”。想要切断“赌资—贪腐”的恶性循环,需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协同发力,扎实开展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规打牌和赌博专项整治,依规依纪依法开展监督检查、调查处置,真正正本清源。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根治违规打牌和赌博,需制度约束与思想教育双管齐下。一方面,将此类问题纳入作风建设重点,畅通“12388”举报渠道,发动群众监督,形成“不敢赌”的震慑。另一方面,各级党组织应履行好主体责任,通过警示教育、以案促改,引导党员干部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树立“不想赌”的自觉。纪律的刚性不仅体现在查处力度上,更体现在日常监督中。目前,十堰市已将“工作时间打牌”“与管理对象交往”等8类行为列为整治重点;咸宁市对顶风违纪者“一案双查”,既罚当事人,也问责领导,倒逼责任落实。唯有将纪律挺在前面,才能防止“小毛病”演变为“大问题”。
湖北省纪委监委通报的5起案例,既是“警示钟”,也是“动员令”。作风建设是一场持久战,党员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牌桌不是“避风港”,赌资不是“润滑剂”。唯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歪风邪气,以“零容忍”的态度筑牢纪律防线,才能让清正廉洁成为党员干部的鲜明底色,为湖北建成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江懿枫(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