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省“干部素质提升年”实施方案》要求,各地立足快于、好于、优于、强于同类地区,结合实际确定学习赶超对象或目标,找准短板差距、明确补短措施,在中部争第一、当标杆,在全国争一流、当先进。2024年,全国百强区前三名分别为上海浦东新区、北京海淀区、深圳南山区,它们的GDP分别为1.78万亿元,1.29万亿元,9500亿元,经济总量超过全国很多城市。三个区的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与高质量组织工作保驾护航密不可分。当前,国务院对武汉的定位批复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有必要学习借鉴上述先进地区的组织工作经验,为全省“支点建设”、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因地制宜,以高水平党建引领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区党建部门结合各地工作实际,通过政治引领,确保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推动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浦东新区深化“引领区”党建品牌建设。打造陆家嘴金融城党建、自贸区党建等特色示范点,以党建赋能营商环境优化,在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探索党建与投资贸易便利化、跨境数据流动等改革协同。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六大硬核产业”,组建跨企业、跨园区党建联合体。北京海淀区打造“红色中关村”党建品牌,在中关村科学城成立“大企业党建联盟”,联动联想、百度、小米等头部企业党组织,共建技术攻关联合党支部,联合清华、北大等高校党委设立“科技成果转化红色驿站”,推动100+项专利在园区落地孵化。深圳南山区打造“湾区科创党建示范带”,在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粤海街道等创新高地成立“产业链党委”,联动腾讯、大疆等龙头企业党组织,组建人工智能、半导体等联合攻关党支部,2023年促成科技企业融资超200亿元(如奥比中光3D视觉芯片项目)。建设“科学家红客厅”,在鹏城实验室、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设立党员科学家工作站,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127项。
开阔视野,大格局助力干部素质能力大提升。干部视野的拓展能够帮助其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强战略思维和全局观念。通过开阔视野,干部能够更好地把握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及全球趋势,从而在工作中做到“眼观全局、把握大局”。浦东新区被定位为国际商务合作区,致力于干部队伍国际化能力锻造,选派干部赴国际组织、跨国企业挂职,建立“双外语+专业领域”复合型人才库,建立“干部实训基地”常态化平台,在科创板、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改革一线设立实践教学点。海淀区是全国著名的科教文化区,实施“科技素养赋能计划”,开设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专题研修班,干部参训覆盖率超过90%(2023年举办“未来产业”沙盘推演12场);建立“高校智库+基层实践”双向培养机制,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建干部实训基地,选派干部参与“城市大脑”等国家级课题研究。深圳南山区是全国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实施“湾区视野”干部实训计划,选派干部赴香港科学园、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跟岗学习,建立“双城双岗”历练机制,建立“数字干部”能力认证体系,开发区块链技术应用、数据要素市场化等专题课程,干部数字化考核达标率超95%。
多措并举,全链条打造高素质人才高地。高素质人才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浦东新区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服务深度融合,打造“国际人才驿站”全链条服务,提供从签证便利、创业孵化到子女教育的“一站式”解决方案(2023年引进海外人才超1.2万人);建立“揭榜攻关”人才激励机制,面向卡脖子技术设立“悬赏制”科研项目,给予团队自主立项权和成果转化收益。海淀区创新校地融合治理模式,首创“高校-社区共建理事会”,在学院路街道成立由北大、北航等12所高校参与的党建联席会,联合解决交通微循环、老旧小区改造难题;打造“科学家社区”治理样板,在中国科学院各院所周边建设“科服驿站”,党员科学家牵头组建社区议事厅,破解科研人员子女入学等痛点。深圳南山区升级人才服务国际化水平,建设“国际人才街区”示范点,在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打造人才公寓、国际学校、签证服务中心“三位一体”服务圈(2023年引进诺奖实验室2家);推行“人才政策计算器”,开发AI智能匹配系统,3分钟生成个性化政策清单(累计匹配补贴超15亿元);成立“湾区院士顾问团”,聘请20位院士党员担任产业发展智囊,建立“院士直通车”诉求解决机制。
数智赋能,为组织工作转型插上“翅膀”。数字化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更多“智慧元素”,不仅提升了治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还推动了治理模式的创新和公共服务的优化。浦东新区数字化转型赋能组织工作,开发“智慧党建云图”决策系统,实时呈现全区2.3万个党组织、45万党员动态数据,精准匹配资源需求;推行“AI+干部考核”评价模型,运用大数据分析干部在重大项目、突发事件中的表现特征;试点“元宇宙党群服务中心”,在陆家嘴、世博片区打造虚拟红色教育场景,吸引年轻群体参与。海淀区数字经济赋能基层治理,建设“城市大脑·海淀平台”2.0版,整合政务、交通、环境等40类数据,实现“接诉即办”工单AI预判响应(2023年案件处理时长缩短35%);推广“区块链+党建”应用场景,在万柳商圈试点党员志愿服务时长链上存证,与“城市积分”兑换体系打通。深圳市南山区数字化转型赋能组织体系构建。构建“智慧党建云脑”系统,实时分析全区1.2万家“两新”组织党建动态,智能推送“党建体检报告”。在南山书城打造虚拟党史馆,运用VR技术开展“重走改革开放路”沉浸式党课。开发“党建区块链存证平台”,在社区党委试点党员志愿服务、民主评议等全流程上链存证,确保组织生活可追溯。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高质量发展既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更是一次系统的组织能力大考。我们应当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学习先进地区的有益经验,在科技创新最前沿、深化改革深水区、民生服务第一线锻造攻坚铁军。要持续深化组织工作与数字经济、国际竞争的适应性变革,以组织体系之“强”夯实发展根基,以干部队伍之“优”激活创新动能,以治理效能之“升”破解转型阵痛,让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胜势。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汪锦锋(江汉区西北湖学社 江汉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