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让世界看见“车谷造”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6日20:1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在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宏伟征程中,产业发展无疑是最为强劲的核心驱动力,而大力实施产业倍增战略则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突破口。汽车产业作为湖北省首要支柱产业,其地位举足轻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湖北以武汉为引领,精心构建起“武襄十随”汽车产业大走廊,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与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而被誉为“中国车谷”的武汉经开区,无疑是这条产业大走廊中的核心引擎,承载着推动湖北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近日,“中国车谷·武汉造”汽车品牌全球发布会在武汉经开区举办。会上,“武汉造”汽车品牌群集体亮相,尽显风采,更宣布了未来三年每季度推出一到两款新车的宏伟计划,这一雄心壮志,不仅彰显出武汉汽车产业的雄厚实力与蓬勃生机,更让我们看到了湖北在建设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澎湃动力。

武汉经开区作为湖北汽车产业的核心区域,产业资源高度集聚。这里汇聚了10家整车企业、14座整车工厂以及千余家零部件企业,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成功突破2200亿元,在国家级经开区中规模名列前茅。武汉经开区不仅是汽车产业的集聚高地,更是创新的前沿阵地。汽车生态圈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2000家,全球最大吨位16000吨一体化压铸产业项目在此落地生根,全国首颗基于开源指令集的高性能车规级芯片在这里诞生,全球首个面向全无人自动驾驶的大模型也在此发布。这些耀眼成就,不仅体现了各车企在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方面的卓越成果,更凸显出武汉乃至湖北汽车产业在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转型进程中的领先地位。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汽车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科技创新已成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与源头活水。从动力系统层面来看,科技创新有力推动汽车从传统燃油向电动化转型;在智能化领域,科技创新让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变为移动智能终端。先进的传感器、人工智能算法赋予汽车自动驾驶功能,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辅助驾驶技术不断普及,极大地提升了驾驶的安全性与便利性。同时,车联网技术实现了车辆与外界的互联互通,用户能够远程控制车辆、获取实时路况信息,享受更加个性化、便捷化的出行服务。

科技创新是汽车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在这方面,武汉经开区积极谋篇布局,大力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组建了多个智能汽车研发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在此新建校区,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提供智力支持;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内,中国电子、东软、科大讯飞等软件头部企业共同致力于提升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此外,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武汉经开区鼓励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协同作战,共同研发智能化零部件,增强其对整车智能化发展的支撑能力。

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创新的根本动力,全方位贯穿于武汉经开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这些举措的有效实施,目前武汉经开区已成功构建起覆盖主流、高端到豪华的全领域车型矩阵。“未来三年新车计划”更是令人瞩目,将每季度推出一到两款新车,覆盖从5万元级到百万级的价格区间,车型既有插电、增程,也有纯电、氢能。这一未来计划,不仅是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与积极响应,更是对武汉汽车产业创新能力的有力彰显。

在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宏伟征程中,汽车产业肩负着为支点建设筑牢坚实产业根基、创造新机遇的重任。武汉经开区作为省内汽车产业的“龙头”,其发展路径与战略举措为全省产业升级提供了宝贵借鉴。下一步,武汉经开区应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和投资,不断提升“武汉造”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为支点建设贡献更为强大的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泉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