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以“量尺之变”为干部成长提质赋能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7日10:45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省委决定将2025年作为“干部素质提升年”,把提高干部能力素质作为推进支点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市委强调要认真落实各项要求,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考核作为“指挥棒”“风向标”,在路径优化上还需将“量尺”延伸到“考人考事”的全周期管理,实现干部素质提升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精准“量尺”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干部素质提升,需要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发力,一方面立足区域发展中心任务精细化指标设计‌,将招商引资、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转化为可量化指标,经济部门突出项目落地率、企业服务响应时效等硬核数据,民生领域侧重群众满意度、矛盾化解率等暖心标尺,差异化赋予指标权重,使“行业能手”与“招商尖兵”各展所长,推动干部干事创业由“平均用力”向“靶向出招”,另一方面在评定维度上,探索建立全方位、多层级、立体式第三方评价及反向评价机制,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转为“多把尺子精准量”,这种“量体裁衣”式考察,让干部能力画像更清晰,选拔任用更精准。

动态“校准”激发干部内生动力。干部素质提升,既需外部约束,更需内在驱动,通过“能上能下”机制传导压力,突出“能下”是手段,而“促上”才是目的,注重在改革发展稳定的主战场、项目攻坚的最前沿、招商引资的第一线识别干部,在群众口碑中考察干部,精准掌握干部担当作为情况,及时把好的干部发现出来、使用上来。同时有针对性加强监督问效,进一步畅通“下而能上”的渠道,让“下”的干部既受惩戒、又受鞭策、更受激励,这种动态调整的“校准”机制,让干部在压力与动力中实现螺旋式成长。

长效“铸尺”打好激励促能组合拳。‌干部素质提升,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工程,重在固本强基,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久久为功、常抓不懈,还需进一步优化完善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体系,比如探索建立“综合+单项贡献”评先机制,突出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文化创新、民生服务等领域设立专项突出贡献奖励,推动各领域工作都向支点建设聚焦发力,不断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鲜明导向,激发干部队伍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的质变跃升‌,这种“铸尺”思维,既提升了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共抓发展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量尺之变”本质是干部队伍建设理念的革新,既精准“测量”干部能力,又动态“校准”成长路径,同时长效“赋能”激励机制,持续激发干部队伍“劲竹拔节”的成长活力,进一步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书写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时代答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魏雯杰(武汉市汉阳区委组织部 )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