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围绕支点建设为今年组织工作谋篇布局,强化“名利双收”的人才激励机制是其中一大亮点。这一机制虽着眼于人才激励的具体举措,却蕴含着推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深远意义。
长期以来,我们推崇轻名薄利的价值风尚,但往往忽视了“轻”“薄”所表达的程度性。事实上,在当下竞争激烈、发展多元的时代,“君子耻于言利”早成过往,只要行之有度,追名逐利本不是什么贬义词。“名”是对个人才华、品德与成就的深度肯定,在精神层面构筑起一座丰碑,赋予人才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感;“利”则是物质层面的坚实回馈,保障人才生活所需,助其心无旁骛攀登事业高峰。强调以“名利”激励人才,绝非鼓励对物质享受与虚荣浮名的过度追逐,而是为了搭建起一座通往公平、高效且充满活力社会的坚实桥梁。湖北提出“名利双收”,就是从观念上、概念上打破藩篱,正视人才合理诉求、让人才正视自身诉求,倡导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价值回报。
“名利双收”人才激励机制,契合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势。这一机制以“名利双收”为路径,目的是鼓励创新。“名利”所释放出的磁吸效应引导人才流向最具价值与潜力的领域,为地方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助力。同时,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也促使地方不断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广阔舞台。当前,湖北正在加快推进支点建设,亟需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名利场”,吸引人才、激励人才、成就人才,让各领域人才在改革浪潮中各显其能、各展其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智力支撑,推动改革巨轮驶向更广阔的海域。
强化 “名利双收” 人才激励机制,需多管齐下。政策维度是基石,必须深耕细作,根据不同行业、岗位特点细化激励标准,确保奖励精准适配人才贡献,还要定期根据人才发展与市场变化,调整激励方案,让人才激励机制始终贴合人才需求。物质激励是激发人才积极性的核心要素,要拿出十足诚意,加大资金投入,提供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薪酬福利、股权分红等,让人才无后顾之忧。精神激励则是推动人才长远发展的持久动力,要注重荣誉体系建设,打造具有权威性与影响力的荣誉称号,拓宽表彰渠道,展播人才事迹,增强人才的荣誉感。此外,工作环境也同样关键,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供自主创新的工作空间,让人才工作安心、舒心、顺心。当人才于湖北这片热土之上,得以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深度融合,在物质层面收获丰厚回报、在精神领域亦能获得极大满足时,“近悦远来” 的人才集聚效应将自然形成。
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要让“名利双收”的激励机制真正发挥正向作用,还需坚守公平与道德底线。一方面,公平是激励机制有序运行的根基。在奖励分配的航道上,但凡滋生出暗箱操作、裙带关系这类不公的暗礁,“名” 与 “利” 便会被扭曲成为少数人凭借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的特权之舟,不仅无法激发大众积极性,还会引发社会不满与信任危机。另一方面,道德约束不可或缺。追逐名利不能突破道德与法律红线,若为求名利不择手段,如学术造假、商业欺诈等,不仅损害个人声誉,更会破坏整个社会的激励生态。因此,必须建立一套透明、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加强对不良现象的监督和整治,让人才的选拔与成长之路始终沐浴在公平公正的阳光之下。
“名利双收”的人才激励机制彰显了对人才价值的充分尊崇与褒扬,更是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为社会发展所进行的深远谋划与精心布局。未来,伴随着这一机制的日臻完善,它必将成为滋养人才的膏腴之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植出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创造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娜(宣恩县委组织部)
责编:周婵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