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过后,天气渐暖。最美襄阳迎来花的世界。樱花如云,桃花似霞,杏花、梨花、油菜花……可谓是百花争妍。而如今游客不再简单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赏景,而是更加渴望在旅行中获得情感的共鸣。只有抢抓文旅产业发展“新风口”,瞄准文旅消费新特点,才能铺展一幅“从可观到可游,从看景到入景”的生动画卷,激活文旅发展的新动能。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从长江文明的浩荡文脉,到武当山的道法自然;从三国风云的历史遗韵,到神农架的生态秘境,每一寸土地都蕴藏着文旅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都源于其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禀赋。枣阳是一部文脉厚重的历史书,文化多元多彩。仰韶文化、大溪文化、农耕文化在这里交融交汇,雕龙碑遗址述说6000年来古人类文明变迁史。枣阳是“礼乐之乡”和“东汉文化”的发祥地、策源地、富集地,是“龙飞白水,松子神陂”的宝地,近年来,围绕打造“千古帝乡 花海枣阳”的旅游名片,释放文旅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我们要以“特色化、精品化”为原则,推动“文化场景化、场景主题化、主题线路化”,串起散落的珍珠,打造独具特色的本土文旅产品,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要以“文旅+”思维培育新业态,以数字技术赋能新体验。从虚拟现实技术还原楚风汉韵,到“一部手机游湖北”构建智慧旅游生态;从沉浸式演出再现《楚辞》浪漫,到AR导览解码曾侯乙编钟的千年回响,科技与文化的碰撞正为文旅产业插上腾飞之翼。武汉学知悟达旅行社的跨界融合实践、襄阳尧治河旅游度假区的生态康养模式,更印证了创新驱动下“跨界出圈”的蓬勃活力。襄阳,这座千年古城,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南漳县的“诗画之乡”便是其中的瑰宝,这里不仅有“东方才子”李白的诗歌意境,还有千年古水道的水乡风情。如今,襄阳正以“文化+旅游+体育”的多元化发展为方向,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深度融合。只有坚持不断创新,打造独具一格“精美”街市,打造别出心裁“精致”产品,打造别开生面“精巧”体验,才能让文旅市场“热起来”,人气“旺起来”,消费“火起来”。
“品牌是金,口碑是命”。我们要始终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文旅为民,文旅惠民,更要让文旅产业成为富民强省的支柱。武当山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推进,正是以“硬实力”支撑“软品牌”的生动诠释。然而,要让游客从“流量”变“留量”,就必须切实履行“诚信服务、暖心环境”的承诺,无论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博物馆、非遗工坊走进百姓生活;还是通过乡村旅游激活乡村振兴,让桃花源里的“诗与远方”变成家门口的“金山银山”,文旅产业的突破性发展终将落脚于民生福祉的提升。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要不断优化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感,以服务之优,擦亮品牌,将“头回客”变为“回头客”。
东风浩荡,征鼓催程。我们要以“敢为人先”的胆魄、“追求卓越”的匠心,书写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当历史文脉融入发展脉搏,让“襄”见美好,“枣”该到此的唯美画卷精彩展开,襄阳这片热土必将以更优美的姿态,向世界绽放“一见钟情、再见倾心”的独特魅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郭振兴(枣阳市网信办)
责编:郭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