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基层善治方暖百姓心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2日21:3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关系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感知。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社区工作者作为基层治理的直接参与者,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将党的政策落实到每一个社区角落,成为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事实证明,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之处,基层治理便充满活力、卓有成效。

夯实中国之治,要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治理成效如何,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以及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才能构筑起基层社会治理的坚固“桥头堡”,确保政治方向不偏,资源能力充足。譬如,湖南十八洞村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互助五兴”模式,组织党员牵头成立41个产业互助小组,开发苗绣、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跃升至2023年的23505元,被央视《新闻联播》誉为“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典范。在基层矛盾化解领域,浙江诸暨枫源村党总支创新“党建+数字治理”模式,通过党员联户“民情通”系统实现98%的矛盾纠纷就地化解,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法治日报》称其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数字化升级。这些实践印证,基层党组织正以组织动员力、资源整合力、应急响应力和矛盾化解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构筑起基层社会治理的“红色桥头堡”。

夯实中国之治,要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服务群众,让群众满意。这就要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譬如,一些地方通过建设老年食堂、完善老年居家服务等措施,让老年人生活更有保障;根据人口结构和办园质量,调整完善托幼服务,让孩子们能享受到优质的托育资源;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管理服务,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心关爱。社区工作者在这些服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深入了解居民需求,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为孩子们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就业信息和生活帮助。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为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大动力。

夯实中国之治,要凝聚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配合、共同参与。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才能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新时代“枫桥经验”强调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了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结合。各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方式,通过建立协商议事平台、完善村规民约、培育志愿服务队伍等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社区工作者积极组织和引导居民参与这些活动,激发群众的自治意识和责任感。比如,成立“百姓议事会”,让群众自己商量解决身边问题;制定村规民约,用道德规范约束村民行为;培育大量志愿服务队伍,在文明创建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做法,充分体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富成效。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站在新起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以党建为引领、服务为宗旨、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作用,不断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群众。通过以基层善治夯实中国之治根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虎(长阳县委政法委“清江剑”团队负责人)

责编:郭蕾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