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以“写生式”姿态绘就民生画卷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7日16:50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厅内,“行走大地——许海刚水彩艺术展”正在馆内热展,这位艺术大家40年来不顾酷暑严冬,足迹遍布祖国30余个地区,其中斩获全国美展金奖的作品《亮宝节上的人们》正是其历时三年深入西藏写生的结晶。156×150厘米的画布上,赭石色的藏袍在风中翻涌,转经筒的金光穿透薄雾,画家用细腻的笔触层层晕染,将人民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当今,党员干部正需要这种“写生式”姿态深入基层——以脚步丈量民情、以共情触摸民心、以实效筑牢民基,在时代的画布上绘出有温度的图景。

走近群众,在泥土中校准为民坐标。走近群众不仅是地理空间的位移,更是认知坐标的重构。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走遍全县120个生产大队,在风沙中摸清“三害”规律;黄文秀驻村一年驾车行驶2.5万公里,用脚步绘制出百坭村“脱贫地图”。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治理哲学。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序言中强调的“眼睛向下”,只有把皮鞋换成胶鞋、把会议室搬到田间,才能真正听懂群众的“话外音”。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躬身入局的深度丈量,意味着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须深谙“从群众中来”不是物理距离的缩短,而是价值取向的归位;“到群众中去”不仅是工作场景的切换,更是情感共鸣的共振。唯有于家长里短中提炼民生关切,方能打破“数据茧房”的认知遮蔽,使群众工作与民生脉动同频共振。

走进心里,在共情中架设信任桥梁。走进群众心里实现情感层面的共鸣。福建宁德赤溪村驻村书记王绍据,连续7年记录村民生活账本,从食盐价格波动中发现隐性贫困;重庆巫山“愚公”毛相林,带领村民在绝壁上凿出“天路”后,又花三年时间逐户劝说改变殡葬习俗。正如许海刚在《高原母亲》创作中,透过放大镜发现老阿妈掌纹下的毛细血管网络,党员干部要学会从群众叹息中听出政策盲点,从欲言又止中识别改革痛点,在共情中架设信任桥梁。只有用真诚和真心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走进他们心里,才能把欲言又止的迟疑解码成工作优化的行动密码,将真实需求锚定为下一步工作航向。

走实路线,在实干中筑牢执政根基。走实群众路线关键在于真抓实干解决实际问题。浙江“民情日记”制度实施25年来,累计记录群众诉求380余万条,办结率达96.8%;北京“接诉即办”改革通过大数据分析群众来电,将垃圾清运、管道维修等高频问题转化为治理重点。民生工作成效好不好,群众口碑是检验工作成色的试金石。党员干部要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小切口”精准施策推动解决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大民生问题。同时坚持问效于民,不断查找并补齐工作短板,廉洁奉公、勤勉尽责,用实打实的业绩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民生保障工作在实干中行稳致远。

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党员干部手中的笔触,正描绘着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唯有像许海刚那样,将画板架在百姓生活前,才能让每一笔颜料都饱含民生的原浆。当广大党员干部像艺术大家珍视每一笔触般对待民生小事,便能绘就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治画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丹(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