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武汉经开区激活长江文脉的现代支点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6日16:00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长江之畔,荆楚大地,武汉经开区正以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书写着新时代的产业传奇。当人们将目光投向这片承载着中国汽车工业荣光的创新热土,一场以三国文化为轴心的文化复兴运动,正悄然重塑着区域发展的精神坐标。这里不仅是智能制造的产业高地,更在解码历史基因、重构文化版图的过程中,为湖北建设长江文化高地提供了创新样本。

历史基因的产业解码,从三国烽烟到文化IP矩阵。武汉经开区坐拥三国古战场遗址群,赤壁矶头的惊涛、大军山上的烽火,承载着1800年前的战争智慧与人文精神。在文化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赛道上,经开区以“文化考古”思维重新梳理三国遗产:军山新城的建设巧妙融入“草船借箭”的智谋意象,智慧生态城规划暗合“联吴抗曹”的协作哲学,数字文创园更是将“火烧赤壁”的壮阔转化为沉浸式光影秀。这种将历史符号转化为文化资本的创新实践,让沉睡的文物“活”成了可体验、可消费、可传播的现代IP,2023年三国主题文旅项目接待量突破200万人次,文创衍生品产值同比增长45%。

科技赋能的时空折叠,数字技术重构文化体验。在车谷数字经济产业园,AR导览让游客与“穿越”而来的三国名将实时互动;5G全息剧场里,赤壁之战的壮烈场景在360度环幕上震撼重现;区块链技术则为三国文物数字藏品构建起可信的流通体系。这种“文化+科技”的双螺旋创新,不仅打破了博物馆的物理边界,更创造出“元宇宙三国”的新体验维度。华中首个三国文化数字孪生平台上线半年即吸引50万用户,印证了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强大生命力。

产城融合的文旅新范式,从文化流量到经济增量。武汉经开区深谙“文化即城市操作系统”的发展逻辑,以三国文化为纽带串联起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生态旅游三大产业板块。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化身“现代木牛流马”展示窗口,无人驾驶接驳车演绎着新时代的“千里走单骑”;武汉汉南机场为旅客感受空中临江而建的汉南江滩公园;三国文化主题街区,既保留古码头商埠记忆,又植入电竞馆、国潮工坊等新业态。这种“历史场景当代化、产业空间场景化”的探索,使文化流量有效转化为经济增量,2023年文旅综合收入突破80亿元,带动就业超1.2万人。

站在建设长江文化高地的历史方位,武汉经开区以三国文化为支点,正撬动着更宏大的发展格局。当“东风造”新能源汽车搭载着楚文化纹饰驶向世界,当智能工厂里机器人手臂勾勒出编钟的现代韵律,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创新实践已然超越简单的产业升级,成为中华文明现代性转化的生动注脚。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三国文化不再是尘封的历史记忆,而是化作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为湖北“建成支点”提供着永不枯竭的文化原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梁勇(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群


【责任编辑: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