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后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发布,对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违反强制性标准等行为提高罚款上限,最高可罚十万元。这一举措剑指检验检测行业乱象,释放出以法治规范行业发展的强烈信号,是筑牢检验检测“生命线”的关键之举。
检验检测报告堪称连接生产与消费的“质量守门人”,在食品、药品、环境、工业产品等民生重点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质量把关作用。在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商品种类日益丰富的当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真实准确的检验检测报告不仅关乎消费者生命健康与合法权益,更直接影响企业市场信誉与核心竞争力,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公共安全的重要支撑,也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信用证”。
近年来,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检测机构及从业人员严格遵循国家技术规范,借助智能化检测平台和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确保检测过程科学严谨、数据真实可溯。行业主管部门运用“互联网+监管”模式和信用分级分类制度,有力遏制虚假检测行为,推动检测服务朝着专业化、透明化方向迈进。各行业协会积极倡导“检测诚信承诺制”,通过定期开展实验室能力验证和盲样考核,全面提升行业公信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然而,在行业整体向好的大背景下,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检验检测行业造假成本偏低、从业人员责任虚化等问题突出,严重阻碍行业健康发展。此次《办法》的出台正当其时,精准直击这些行业顽疾。一方面,加大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违规者不敢轻易触碰法律红线;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检验检测机构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等管理人员职责,规范检验检测从业人员行为,压实检验检测机构主体责任,切实维护检验检测市场秩序。《办法》如同一把高悬的利剑,果断向行业乱象亮剑,精准施策,打出一套强有力的“组合拳”,为检验检测行业划定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压警戒线”,彰显了政府对造假行为“零容忍”的坚决态度,释放出强化监管、净化市场的强烈信号。
展望未来,要让《办法》真正落地见效,还需多管齐下。持续加强法治监管,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违法违规行为,让造假者付出沉重代价,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力;积极推动行业自律,引导检验检测机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增强机构使命感,确保每份报告都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商品质量状况;加强公众教育和参与,通过广泛普及检验检测知识,提高公众对检验检测报告的认知度和信任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踊跃举报违规行为,形成全社会对检验检测机构的有效监督网络。
每一份真实准确的检验检测报告,都是对公共安全的庄严承诺,是对消费者生命健康的高度负责。只有筑牢检验检测的“生命线”,才能重建行业公信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我们不仅期待《办法》能够落地生根,推动检验检测行业迈向健康、有序发展的新征程,更要以新规为契机,将检验检测行业打造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保障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基石,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谭金山(湖北宜昌)
责编:陈頔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