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造祉有方,善治有道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9日21:2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日,中央组织部在北京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为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关乎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仅是党的执政根基所在,更是破解群众急难愁盼、凝聚社会合力的关键路径。在众多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中,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道以“造祉有方”区域化党建品牌为引领,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善治之路。

基层治理事务繁杂,犹如一团乱麻,若缺乏党组织的统筹引领,就容易陷入“碎片化”的困局,各治理主体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纸坊街道深谙此道,以社区网格为单元,全域实施“红色根系”工程,构建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链条,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小区、楼栋、商圈等每一个角落。同时,吸纳退休党员、企业党员、青年志愿者等担任“红色管家”,形成了“一核多元”的治理架构。在新北路食品工业小区,由退休老党员方金桥自发组织的一支28人的自管队,成为小区的“守护神”。这一实践生动地表明,只有让党组织成为群众的“身边人”,治理才能从“单打独斗”转向“握指成拳”,真正凝聚起基层治理的强大力量。在基层治理中,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面对老旧小区改造、矛盾纠纷调解等难题,单一的力量往往难以应对。纸坊街道联合辖区高校、企业、社会组织成立“红色联盟”,搭建“党群议事会”“校地企联席会”等平台,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龙井社区盘活辖区闲置资源,用好“金边银角”,街道会同民政、文旅等部门开展联席会,组建“驿站联盟”,17家区直单位和企业“倾力相助”,秉承着服务辖区“一老一小一新”群体的治理理念,在龙头街打造了全区首家网格驿站+幸福食堂,采取“第三方承办+政府补贴+社区监管”的形式运营,老年人每天可以享受5元优惠。这种“党建搭台、多方唱戏”的模式,既破解了资源分散问题,也让群众感受到了“1+1>2”的治理温度。基层治理不能“闭门造车”,而要打破壁垒,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只有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才能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和智力支持。

群众参与,是基层治理的“金钥匙”,更是赢得民心的“试金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群众。只有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工作的“风向标”,治理才能从“被动应对”走向“主动破题”。纸坊街道在治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治理。群众的参与不仅为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智慧和力量,也让群众在参与中增强了获得感和幸福感。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基层治理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群众的“大合唱”。只有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群众成为治理的主体,才能实现基层治理的长治久安。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治理必须不断创新机制,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纸坊街道擦亮“造祉有方”区域化党建品牌,打造“基层治理自运行机制实验室”,以“纸坊八步”为路径,构建“1+4+N”(一个核心强引领、四类小区强示范、N项成果强善治)治理体系,聚焦“物业治乱、电梯加装、清洁家园、消安补短、拆除违建”五类重难点问题集中攻坚,探索“发现问题-响应需求-解决问题-巩固成效”的治理闭环,形成了复江道社区“复兴友道”社区共建合伙人等37个社区(村)治理成果,龙井社区入选武汉基层治理现代化优秀创新案例,街道治理经验《“造祉有方”共绘幸福生活画卷》被《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刊载。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治理效率,也让治理更加接地气、更具活力。在基层治理中,唯有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治理模式和方法,方能让基层治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核心在“党”,关键在“领”,落脚在“实”。纸坊街道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例,让我们看到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未来,纸坊街道将继续以“红色引擎”驱动治理创新,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真正把党建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答卷。每一名基层治理的参与者,都应牢记使命,以“造祉有方”的智慧和“善治有道”的担当,为基层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让基层治理的明天更加灿烂。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凯璐(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道“小纸青”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