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襄阳文旅市场以“热辣滚烫”之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各大景点开启“人从众”模式,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东津刘家沟“长”满了帐篷;鹿鸣公园成为假期襄阳市民遛娃、休闲的好地方;唐城夜游焕新重启,获得市民、游客一致好评。襄阳文旅消费活力迸发,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再创新高,我们不仅看到了一座千年古城的文旅魅力,更见证了襄阳正以“铁打襄阳”的韧劲,在文旅融合中破局开路,为打造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能。
文化是城市的根脉,文旅融合是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襄阳深谙此道,将荆楚文化、三国文化、汉水文化等历史底蕴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文旅产品。2025年2月,省委赋予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新定位,“明确提出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打造文化旅游支柱产业,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这一目标,襄阳以“一个中心、四大片区”为蓝图,加速整合文化资源。清明期间,襄阳古城启动“时空穿越”计划,仁义巷、管家巷二期改造完工,昭明台展陈开放,城墙连通工程贯通东西,让游客从“逛北街”转向“游全城”。古隆中景区借力数字化技术打造“智慧导览”,唐城景区推出沉浸式夜游实景剧,汉江护城河开辟水上非遗展演航线,历史与潮流在此碰撞,这些创新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更通过文化赋能消费,吸引年轻游客占比超六成,推动襄阳从“过路驿站”跃升为“文旅热点”。
以产兴城,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文旅产业的勃兴,离不开全域要素的统筹。襄阳以“文旅+”为抓手,实施“两资三能”工程,推动产业、科技、民生深度融合,构筑经济增长新动能。华侨城奇幻度假区坚持以AI创新驱动升级园区建设,引入“AI+AR”科技赋能,以科技创新给文旅发展插上“智慧翅膀”;襄棉铁路专线片区实施综合整治,转型工业遗产文创园,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让群众共享城市更新的硬核浪漫;东津新区汉江生态城海昌海洋探索馆开馆,以“海洋+极地+科技+文化”四位一体的沉浸式体验,成为襄阳新晋网红打卡地标。这种“产城共融”模式,优化了资源配置,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更吸引投资和人才流入,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夯实基础。
生态是襄阳的底色,绿色文旅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作为汉江生态经济带核心城市,襄阳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将绿水青山融入文旅体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美画卷。襄阳出台地方标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22家A级旅游景区式村庄,推动以堰河村、尧治河等为代表的新兴农文体商旅多业融合发展;枣阳连续多年举办“千古帝乡花海枣阳”旅游推介活动,以“花”为媒,以“果”为业,以“胶”为辅,以文旅引领复合产业链式发展;襄阳按照“一心四城”的空间布局,实施了古城周边环境整治、三水联通改造项目、内环南线道路绿化建设,全市建成区蓝绿空间占比保持在43%,真正实现了“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出门进园”。这些“文旅+生态环保”实践,将绿色理念融入旅游体验,不仅提升了游客满意度,更助力乡村振兴和低碳城市建设,为区域中心城市增添绿色竞争力。
文旅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让人民共享文化红利,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2025年,襄阳以“知音湖北·欢喜过大年”活动为契机,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约20万张,市民抢券用券热情不断高涨,“活消费、提人气”效果显著。清明期间,南漳县开展“春游南漳・文旅惠民”活动,游客凭酒店住宿凭证,即可享受景区门票半价优惠;枣阳市举办“汉服日”活动,身着汉服的游客可免费畅游全市所有A级景区,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融合之美;六柱垭生态文化旅游区、横冲景区、九路寨生态旅游区等景区免门票开放,尧治河景区推出“一元购”门票活动,极大降低了游客的出游成本。一系列的惠民举措,不仅拉近了文旅与群众的距离,更让市民成为城市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彰显了“文旅为民”的初心。
风起汉江畔,潮涌新征程。当四月的春风拂过古城墙砖,襄阳正以文旅为支点,撬动产业升级、生态优化、城市蝶变的连锁反应。这座兼具历史厚度与发展锐气的城市,必将在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征程中,续写“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的时代新篇。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琦(枣阳市国投集团)
责编:郑傲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