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信访搭起连心桥,民生冷暖挂心间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1日23:38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信访工作,作为政府与群众间的“连心桥”,承载着民生冷暖与政策温度。如何通过信访服务传递政策温度、以民生实事提升福祉质感,是新时代治理效能的试金石。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倾听民意精准施策,更要化解矛盾织密保障网络,让信访工作成为民生改善的助推器。

民生保障的温度,体现在主动服务的触角延伸中。从“被动接访”到“主动排查”,信访工作正在发生深刻转变。武汉江岸区创新“民呼我应”机制,运用长江云大数据平台精准识别特殊群体需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重点解决独居老人如厕安全难题,加装智能防跌倒报警装置,让民生关怀具体到每一个细节。襄阳襄州区则通过信访数据比对,发现农村留守妇女就业困境,联动妇联打造“楚凤巧手”工坊,开发汉秀非遗产品,带动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这种将信访个案转化为普惠政策的实践,正是“民生温度”在荆楚大地上的生动体现。

民生服务的精度,彰显在多元共治的协同发力中。面对复杂诉求,多元共治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湖北省依托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织密矛盾化解“联动网”,武汉联合教育部门推出“四点半课堂”,引入高校志愿者开发非遗研学课程,化解双职工家庭托管焦虑;宜昌工业区通过分析青年技工信访数据,建设人才公寓与“工匠夜校”,实现居住保障与技能提升双赢。这些实践表明,唯有打破部门壁垒、整合社会资源,才能让政策供给精度穿透“最后一米”,让民生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民生发展的维度,拓展在质效提升的前瞻布局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从“要求福利”转向“追求权益”。信访工作必须前瞻性捕捉民生新期待,针对新出现的“社区托育机构备案难”“邻里中心功能单一”等诉求,探索建立“民情气象站”机制,每月发布民生需求指数,引导政府资源精准投放。浙江台州市路桥区的实践就颇具启示:通过分析青年技工群体信访数据,推动建设人才公寓与“工匠夜校”,既解决居住难题又提升职业技能,更赋予权益保障,实现了民生保障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民生改善永无止境,信访工作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更是检验治理效能的“试金石”。湖北各地应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推动信访干部下沉一线,要求干部以“事不在小、关键在办”的态度高效履职,将群众诉求当家事处理。在解决“一个人”诉求时思考“一类人”对策,在化解“今天”矛盾中构建“明天”机制,真正让政策惠及每一个人,使民生答卷既有政策厚度,更显人文温度。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高远(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满春街道)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