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近日,长江日报专访武汉市江夏区委书记张斐引发广泛关注,张斐书记指出,江夏区作为全省县域经济的领头羊,大力发扬争先意识,勇于代表湖北参与全国竞争,在中部地区担当示范、在全国发展勇创一流。这份豪情背后,是江夏以创新驱动突破发展天花板、以产业升级重塑竞争新优势的破局之道,更是湖北县域经济挺进全国第一方阵的雄心写照。
江夏,素有“楚天首县”的美誉,曾经的农业大县完成了从“鱼米之乡”到“经济强县”的完美蜕变。如今,锚定“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目标,江夏正充分发挥武汉都市近郊农业优势,以产业振兴为画笔,在乡村振兴画卷上勾勒出蓬勃生机。
科技创新为农业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翅膀,有力筑牢农业根基。在武汉市江夏区青洲鳜鱼育种基地。企业联合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打造了华中地区首个大型鳜鱼繁育孵化产业园,实现了种苗本地化生产。政府搭台通过组建农业产业联盟,链接科研院所和高校资源,引进鳜鱼工厂化周年繁育技术,破解了鳜鱼养殖的季节壁垒和饵料壁垒,实现鳜鱼全年繁殖、四季上市。这一实践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与产业联盟协同,显著提升了科研成果转化率,既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又提高了产业附加值。它不仅为鳜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更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板,彰显了科技创新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激发产业活力。江夏积极探索产业融合新路径,以山坡街光明村为例,通过党建引领成立光明茶协会,制定“不打农药、一芯一叶、采养融合”的《光明茶三章》,从源头保障茶叶品质。同时,紧跟电商潮流,村干部与本地网红化身“新农主播”,通过直播带货拓宽销售渠道。此外,当地推动茶产业向茶旅融合转型,引入知名民宿企业打造韩家湾茶旅融合项目,将茶叶种植、加工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这种三产融合模式,既提升了光明茶品牌价值,又带动了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形成产业协同效应,实现了农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创新发展模式,增强产业动力。在产业振兴的道路上,江夏不断创新发展路径。湖泗街王通村以“四变”模式助力产业发展:变文为宝,寻找产业方向,以“湖泗豆腐角”为切口,打造农品牌;变闲为宝,盘活闲置资源,解决产业用地的难题;变老为宝,挖掘乡土人才,组织老人参与传统特色产品生产中;变荒为宝,以非粮化整改为契机,开荒复耕100余亩。“四变”模式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动文化、资源、人力与土地的深度融合,构建起产供销一体化的特色产业体系。这一敢为人先的创新实践,正奏响乡村产业振兴的时代新乐章。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江夏在产业振兴的道路上,一路探索,一路前行。为持续巩固全省县域经济榜首地位,江夏将继续做强农业产业,推动农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把现代都市农业建设成为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大产业。让乡村振兴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小英(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乐园”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