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织密防灾“平安网”,托举民生“福舟港”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4日15:37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聚焦“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既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更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从老旧小区因电线私拉乱接引发的火灾隐患,到暴雨天地下车库积水倒灌的险情,一桩桩真实案例警示我们,社区安全容不得丝毫麻痹大意,防灾减灾必须从身边细微处抓起。

当前,社区安全风险呈现复杂态势。据住建部2024年抽样调查数据,全国约42%的老旧小区存在消防通道堵塞问题,38%的社区消防设施老化失效;而在新建小区中,约27%的地下空间防汛挡板、排水系统未达到标准配置。应急管理部统计显示,2024年全国因社区安全隐患引发的火灾事故达12.6万起,直接经济损失超58亿元;在暴雨洪涝导致的社区内涝事件中,有34%因排水管网年久失修而加剧灾情。这些数据背后,是居民生命财产受到的直接威胁,更凸显了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紧迫性。

“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在社区治理中有着最生动的实践。当社区网格员定期排查楼道电动车违规充电情况,当居民自发组建应急志愿队清理消防通道,当物业企业每月开展消防设施检修……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工作,正是筑牢社区安全防线的关键。某试点社区通过建立“楼栋长 + 志愿者”巡查机制,两年内消除安全隐患1300余处,火灾发生率同比下降72%,生动证明了群防群治的显著成效。

社区应急能力建设,是守护居民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实践表明,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社区应急队伍,能将灾害响应时间缩短40%以上。北京某社区通过每月开展“安全微课堂”,组织居民学习心肺复苏、伤员包扎等技能,在一次燃气泄漏事故中,居民利用所学知识成功疏散全楼住户;杭州某社区依托数字化平台建立“一键报警 + 智能调度”系统,将应急响应时间压缩至5分钟内。这些创新实践充分说明,只有让应急知识普及化、应急演练常态化、应急手段智能化,才能真正实现“个个会应急”。

防灾减灾,社区是根基,居民是主体。政府部门应加大社区防灾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推动智慧安防系统全覆盖;社区工作者要当好安全“吹哨人”,完善风险排查、预警、处置全链条机制;每位居民更需主动参与安全知识学习、志愿救援服务。唯有构建“政府主导、社区统筹、居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方能织密社区防灾减灾的“安全网”,让民生“福舟”稳稳停靠在平安港湾。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朱林林(武汉市经开区“车之声”网评团队)

责编:丁玥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