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这一举措,犹如一记警钟,再次敲响了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时代强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更是新时代党政机关必须坚守的准则。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句千古名言,道尽了勤俭节约对于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作用。回溯历史,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延安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亲民、廉洁、为国为民作风的生动写照,那时的延安,虽物质匮乏,但共产党人凭借着艰苦奋斗的精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景仰,也在国内外树立了极高的声誉。1940年,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国慰劳抗日将士,当他来到延安,看到共产党人居住的窑洞,感受到的却是别样的天地,他由衷感慨“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这一历史片段,深刻揭示了勤俭节约与奢靡浪费对于政党形象和国家命运的巨大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这一古老智慧在当今时代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党和政府过紧日子,并非是要降低工作标准、影响发展步伐,而是要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到刀刃上,用到民生福祉的关键处。只有这样,老百姓的“好日子”才更有奔头。
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正是为了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纪违规违法现象。要真正杜绝党政机关奢靡乱象,完善和落实相关制度是关键所在,必须做到令行禁止、违法必究。
严防条例“走样”,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要严格细化行政预算。行政预算是党政机关经费支出的“指挥棒”,只有将其细化到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才能避免经费的随意支出和浪费。同时,推动政务公开也至关重要。政务公开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途径,通过公开经费使用情况,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公众的监督。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的监督能够形成强大的外部约束力量,促使党政机关更加谨慎地使用每一分钱。
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相关规定。要从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高度,坚决防止“浪费”中的寻租、贪污现象。浪费不仅仅是对资源的消耗,更可能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可能会借着浪费的幌子,中饱私囊。因此,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这类行为,让正常的机关“节约”作风回归本来面目。
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是一种责任担当,更是一种政治自觉。它关乎党的形象,关乎政府的公信力,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政机关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尚。唯有如此,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汇聚起推动国家发展的磅礴力量,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童其君
责编: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