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开放一扇门,温暖四方人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9日20:37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江汉路步行街,向来是游客来汉必打卡的热门景点,日均30万人次的客流量让这里热闹非凡。而如今,一场静悄悄的“便民如厕工程”正在此展开,为游客解决了“方便”难题,传递着城市的温暖。

武汉城管部门联合多家商户和单位,将厕所对外开放。这一举措看似平常,却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回应着最细微的民生需求。社区服务中心的厕所开放后,门上醒目的标识让游客一眼就能找到,极大地方便了大家。从曾经“如厕难”的窘境,到如今“方便易”的便捷,这背后展现的是城市治理从粗放走向精细的深刻蜕变。

城市治理的水平,往往就体现在这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里。过去,面对步行街巨大的客流量,如厕问题一直是个难题。而如今,管理部门通过整合商户、单位等多方资源,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用创新的思路巧妙地破解了这一难题。这充分说明,在城市治理中,只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路径。

这场“公共服务升级行动”的意义,远不止于解决游客的如厕问题。它更折射出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难题的智慧。在人口密集、流动性大的城市中心区,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往往难以应对各种复杂问题。江汉路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当商户意识到开放卫生间既能服务公众又能提升自身形象时,他们便有了积极参与的动力;当社区发现参与公共事务可以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时,也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其中。如此一来,一种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便自然形成。这种激发社会内生动力的做法,为破解其他城市治理难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超大城市治理的生动实践,往往就藏在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之中。江汉路的经验告诉我们,提升城市品质不一定要大拆大建,有时一个巧妙的思路转变就能带来显著改善。然而,要让这样的“微创新”持续发力,还需要在多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完善制度保障,形成长效机制。开放厕所并非一时之举,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服务。这就需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厕所的卫生、安全和管理都能得到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让游客放心使用,也让参与的商户和单位没有后顾之忧。

其次,要拓展参与渠道,让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城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除了现有的商户和单位,还可以鼓励更多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加入到开放厕所的行列中来。比如,一些大型商场、酒店等都可以成为开放的资源。通过广泛动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最后,要培养服务意识,让精细化治理理念深入人心。无论是管理部门、商户还是普通市民,都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管理部门要用心倾听市民和游客的需求,不断优化服务;商户要以开放厕所为契机,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市民要爱护公共设施,共同维护良好的城市环境。

当管理部门用“绣花功夫”雕琢城市细节,当社会各界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共建,当市民游客切实感受到服务提升带来的便利,一座城市的魅力就会在点滴积累中不断升华。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期待更多这样的暖心举措,让我们的城市不仅有令人惊叹的高度,更要有让人留恋的温度。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付先宇(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